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 恐泥窜蛟龙,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 不有万穴归,何以尊四渎。 及观泉源涨,反惧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 乘陵破山门,回斡裂地轴。 交洛赴洪河,及关岂信宿。 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 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 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黪黩。 浮生有荡汨,吾道正羁束。 人寰难容身,石壁滑侧足。 云雷此不已,艰险路更跼。 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 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译文:

我从华原来,再也看不到平坦的陆地。向北前行,满眼只有土山,连绵的山峦一直延伸到幽深的山谷。 炽热的火云时不时地出现,飞驰的闪电常常在眼前划过。众多的山谷中常常下雨,雨后的积水相互撞击、拥挤。 河川上雾气弥漫,呈现出一片昏黄,众多的水流在空旷的河湾汇聚。清晨,望着那高高的浪涛,恍惚间以为是阴崖崩塌了。 担心蛟龙在泥泞中逃窜,麋鹿都聚集到高处的地方。枯木和被拔起的树木被卷走,与石块一起堵塞了河道。 浪涛的声音仿佛能把鬼神都吓下来,水流的气势让人觉得人间岁月变迁得如此之快。如果不是众多的水流汇聚到这里,怎么能凸显四条大河的尊贵呢? 等到看到泉源的水涨起来,反而害怕江海会因此而倾覆。沙子被冲走,河岸开裂,沟壑被冲刷,松柏都变得光秃秃的。 洪水冲垮了山门,回旋的水流仿佛要把地轴都撕裂。洛水与其他水流交汇后奔向黄河,到潼关大概用不了两夜。 恐怕会有好几个州被淹没,就好像能听到千万人家的哭声。洪水的污浊还没有清理干净,风涛中依然蓄积着愤怒的力量。 什么时候才能恢复舟车通行,让阴沉的气象不再昏暗呢?人生就像这动荡的水流,我的理想抱负却被束缚着。 人世间难以找到容身之地,石壁湿滑,连立足都很困难。云雷不断,前路更加艰险局促。 普天下都没有桥梁可以通行,真想让水退下去啊。由此我为那些隐居山林的人感到悲哀,他们恐怕还没逃脱葬身鱼腹的命运。 我抬头仰望苍天,什么时候能骑着鸿鹄远离这一切啊!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