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 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 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 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 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 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淅沥。 上有无心云,下有欲落石。 泉声闻复急,动静随所击。 鸟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 吏隐道性情,兹焉其窟宅。 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杖藜长松阴,作尉穷谷僻。 为我炊雕胡,逍遥展良觌。 坐久风颇愁,晚来山更碧。 相对十丈蛟,歘翻盘涡坼。 何得空里雷,殷殷寻地脉。 烟氛蔼崷崪,魍魉森惨戚。 昆仑崆峒颠,回首如不隔。 前轩颓反照,巉绝华岳赤。 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镝。 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 玉觞淡无味,胡羯岂强敌。 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 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 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 猛将纷填委,庙谋蓄长策。 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来释。 欲告清宴罢,难拒幽明迫。 三叹酒食旁,何由似平昔。

译文:

我从南县而来,一路上浩浩荡荡却没有可去的合适之处。旅居在外,这白昼显得格外漫长,更何况正值酷热的盛夏。 崔少府的高斋坐落在林梢之上,我在这里连住两夜,四处游玩,周围寂静无人。清晨,我陪着主人攀登高处,傲然俯瞰那陡峭的悬崖。连绵的山冈相互依偎环绕,辽阔的旷野仿佛近在咫尺。这时我才明白贤德的主人,把这美好的地方赠予我,让我排遣忧愁和寂寞。 高斋的台阶高耸入云,仿佛扎根于青天之中,即使在炎热时节,也似乎能听到寒冰消融的淅沥声。上方有那无心的云朵自在飘浮,下方有摇摇欲坠的石块。泉水的声音时断时续又时而急促,其动静随着水流冲击的情况而变化。鸟儿躲藏起来鸣叫,好似害怕被弹射猎杀。 崔少府身为官吏却有隐居的性情,这里就是他的安身之所。我在白水见到了舅氏,各位长辈就如同仙人一般。他们拄着藜杖在长松的树荫下漫步,在这偏僻的山谷里做县尉。 他们为我煮了雕胡饭,我们逍遥自在地尽情相见叙谈。坐的时间久了,风刮得让人发愁,傍晚时分,山峦愈发碧绿。那山间的溪流好似十丈长的蛟龙,忽然间水流翻腾,漩涡裂开。不知从哪里传来空中的雷声,隆隆作响,仿佛在探寻大地的脉络。 山间烟雾弥漫,山峰高耸,魑魅魍魉的影子阴森凄惨。回首望去,昆仑和崆峒山巅,仿佛近在眼前并不遥远。前轩处夕阳西下,那险峻的华岳在余晖中一片赤红。 山林间弥漫着战争的气息,河川的波光中仿佛夹杂着兵器的寒光。我知道那是相公的军队,铁骑如云,好似云雾聚集。玉杯中的美酒此时也淡而无味,那些胡羯之敌又怎能算得上强敌呢? 我放声长歌,歌声激荡着屋梁,泪水不由自主地流到了席子上。人生总是哀乐参半,天地之间也有顺遂和逆境。可叹那天下的百姓,如今正值太平盛世却还要征讨敌寇。 猛将纷纷聚集,朝廷也有长远的谋略。东郊的战事何时才能结束,让士兵们放下盔甲得以休息。我想要告辞这清宴,却难以抗拒时光的紧迫。我在酒食旁再三叹息,怎么才能回到往昔的平静生活呢。
关于作者
唐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