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筑城曲五解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彊,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𣃁城墙走。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译文:

每年边塞地区的青壮年,长久地成为出塞作战的士兵。 自从冒顿单于势力强大起来,官府就开始修筑遮虏城。 筑城的人一定要努力啊,城墙筑得高才能挡住贼寇。 只是担心贼寇入侵的路太多,有了城墙也不一定能完全挡住。 年轻人听着父辈的告诫,别问城墙坚固不坚固。 当年汉高祖在平城被匈奴围困,汉军挖开城墙才得以逃走。 因为这件事匈奴提出议和,可匈奴人往来依然频繁。 人们半信半疑,那城墙还是高高地矗立着。 修筑城墙我们哪敢嫌麻烦,只希望大人能听听我们这些年轻人说一句话。 恳请朝廷修筑鸿胪寺(接待外族宾客的官署),更要担忧的是防止匈奴出关侵扰啊。
关于作者
唐代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