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从军行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译文:

傍晚时分,我来到这一片广袤的荒郊野外,那凛冽的北风撩动起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眼前是绵延万里的平坦沙地,四处一片空旷,连那飞鸟都不知该栖息在何处。 敌人的骑兵在辽阔的原野上狩猎,他们身姿矫健、轻快地朝着河边奔去。 边境上呼啸的风声吹动着白色的衰草,海面上弥漫的水汽化作了黄色的迷雾。 我历经上百次战斗,饱受风尘之苦,十年间都在霜露中艰难前行。 虽然我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渴望建功立业,却还没能像冯异那样得到显赫的功绩和地位。 早知道这从军之路如此艰难,我真后悔当初没有专心研究诗词文章,过那安稳的文人生活。
关于作者
唐代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