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 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译文:

王昭君收敛了脸上的神情,告别了汉朝皇帝出行时仪仗队的豹尾旗,带着满心的哀怨踏上了前往匈奴的道路,就像要穿过那象征帝王尊贵的龙袍上的龙鳞图案一般艰难。 她头上的金钿在汉朝明亮的月光下闪耀着,然而她脸上的泪水却如白玉般的筷子,沾染了匈奴大漠的沙尘。 她用来梳妆的菱花镜变得黯淡无光,就像她的心一样失去了光彩。她那原本如柳叶般好看的眉毛,也因为忧愁而紧紧皱起。 在这异国他乡,唯有那凄清的胡笳声不时响起,偶尔还能让人联想到春天里芬芳的树木,但这也只能徒增她的哀愁罢了。
关于作者
唐代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