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王晙巡边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 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余。 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 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 风扬旌斾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祅祲除。 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 舟檝功须著,盐梅望匪疎。 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

译文:

皇上派遣王晙将军去边境巡查,这蕴含着重大的意义。 王晙将军要在那荒凉偏远的边疆地带振扬武威,让敌人心生畏惧;同时宣扬文明教化,使远方那些未开化的地区安定肃整。在举行仪式的高台(金坛)上,郑重地举行授予将军相应礼仪的活动,皇帝亲手将象征权力的玉节和调兵的军符授予王晙将军,赋予他指挥军队的重任。 王晙将军作战英勇无畏,他可以不戴头盔,冲锋在三方极远的战场之外;能携带利刃,征战万里之遥。过去吴越一带(吴会)能够平静安宁,如今王晙将军出征,定能让敌虏的王庭变得空虚,使其失去根基。 皇帝把统兵的大权交予王晙将军,如同古人推毂授命一般信任有加。将军亲自拿起鼓槌击鼓,训练战车部队,激励士兵们奋勇向前。 出征时,大风扬起旌旗,那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远方行进;如同上天洗去了兵器上的旧尘,新的战事即将展开。我们坐在朝堂之上,仿佛就能预见那台阶之下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随着王晙将军的出征,很快就能听闻那些不祥之气被扫除干净的消息。 军中的檄文传递十分紧急,如同插上了羽毛一般快速;而战场上射出的箭矢,也仿佛带着如书信般重要的信息。 王晙将军在军事方面的功劳必定会显著地彰显出来,他就像调味用的盐和梅一样,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人们对他的期望十分殷切。我们并不希望只是通过炫耀武力(陈七德)来解决问题,而是期望王晙将军能用文明和教化率先去安抚边疆,让那里的百姓都能心悦诚服。
关于作者
唐代明皇帝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景云元年,进封平王,立为皇太子,英武多能。开元之际,励精政事,海内殷盛,旁求宏硕,讲道艺文。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在位四十七年。谥曰明。诗一卷。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景云元年,进封平王,立为皇太子,英武多能。开元之际,励精政事,海内殷盛,旁求宏硕,讲道艺文。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在位四十七年。谥曰明。诗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