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鼎需禅人

面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 瞎却眼,解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

译文:

这首诗比较富有禅意,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脸上竖着如同摩醯首罗天那样的慧眼,手肘旁边斜挂着能夺人生命的符箓。 若能让这慧眼如同瞎了一般,把这符箓也解下抛开,就好似赵州和尚把葫芦挂在东边墙壁上那样自在超脱。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摩醯眼”在佛教语境中有超凡洞察之意;“夺命符”可理解为具有强大力量、能决断事物的象征。而“赵州东壁挂葫芦”是一个禅宗公案相关的意象,表达一种摆脱执着、顺应自然、不拘常规的禅悟境界。整首诗是禅师用比较独特的意象和表述来引导禅人领悟禅机。
关于作者
宋代释宗杲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著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