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泉伯检察为先安抚请升堂偈

近来学佛人,少见不颠倒。 唯务资谈柄,弃大而就小。 昧却直截事,外边打之遶。 毕竟那一著,何曾得分晓。 独有庄居士,真实没虚矫。 断除烦恼根,烈火烧干草。 心地既安然,魔境岂能扰。 任尔闹浩浩,我常静悄悄。 末后示真归,如脱破布袄。 加趺入禅定,皓月临清沼。 透过生死关,击碎无价宝。 刚正大丈夫,一了一切了。

译文:

近年来那些学佛的人,很少有不陷入颠倒状态的。他们只追求能在言谈中增添谈资的东西,舍弃了宏大的佛法真谛,而去关注一些细枝末节。他们不明白直接了当的修行法门,总是在佛法的外围打转。到最后那最关键的修行要领,他们又何曾真正弄明白过。 只有庄居士(庄泉伯),为人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做作。他能像烈火焚烧干草一样,果断地斩断烦恼的根源。他的内心已经平静安稳,那些魔障幻境又怎么能干扰到他呢。任凭外界喧闹纷扰,他始终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到最后他展示出真正的归宿,就如同脱掉一件破旧的布袄那样轻松。他双足交叠进入禅定的状态,就好似明亮的月亮映照在清澈的池塘之上。他已经突破了生死的关卡,也打破了对世间所谓“无价宝”(名利等虚幻之物)的执着。他真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大丈夫,一旦悟透了佛法真谛,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了却了。
关于作者
宋代释宗杲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著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