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 示现成佛转法轮,广演无边契经海。 众生心想念念殊,所转法轮亦差别。 法轮功德不可量,尽思竭力无能测。 有大经卷在一尘,量等三千大千界。 世有聪慧明达人,具足天眼悉知见。 破尘出经作佛事,不作实与非实想。 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 须弥铁围及大海,一一包容无迫隘。 一毛既尔余悉然,导师方便亦如是。 念念普遍诸毛孔,念念克证金刚慧。 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满足普贤愿。 而不生於戏论心,亦不住于深境界。 如梦如幻如水月,如优昙华出世间。 如是常转大经卷,了无能转所转者。 三世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及天人。 地狱修罗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经力。 我今复与诸佛子,各生殊胜难遇心。 还摄此经一归尘,安住毘卢法宝藏。
泉州惠安县迎藏经请小参偈
译文:
我恭敬地向具有十种智力的伟大导师顶礼膜拜,您在三界之中独一无二,无比尊贵,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
您示现成就佛道,转动法轮,广泛地演说那如同无边大海般的契经妙法。众生的心思念头各不相同,所以您所转动的法轮也有种种差别。这法轮所具有的功德无法估量,就算用尽心思、使尽全力也难以测度。
有一部伟大的经卷藏在一粒微尘之中,其体量如同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世间那些聪慧明智的人,倘若具足天眼,便能完全知晓和看见这一切。他们能破开微尘取出经卷来做佛事,却不会产生实有或非实有的想法。
又能把无边无际的法界虚空,收纳进佛身的一个毛孔之中。须弥山、铁围山以及大海,都能一一包容,而不会有任何的局促狭窄之感。一个毛孔如此,其余的也都是这样,伟大导师的善巧方便也是如此。
每一个念头都能普遍存在于佛身的各个毛孔,每一个念头都能切实证得如金刚般的智慧。每一个念头都能成就佛的菩提觉悟,每一个念头都能满足普贤菩萨的宏大誓愿。
但却不会生起那些虚妄的戏论之心,也不会执着停留在深邃的境界里。就如同梦境、幻相、水中月一样虚幻不实,又如同优昙华偶尔出现在世间那样难得。
像这样常常转动这伟大的经卷,实际上却了知并没有能转动法轮的主体和所转动的法轮客体。
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以及天上人间的众生,还有地狱、修罗、鬼、畜生等各类生灵,每一个都承蒙这部经的法力加持。
如今我再和各位佛子,各自生起这殊胜难得、难以遭遇的心境。再把这部经回归到一粒微尘之中,安住在毘卢遮那佛的法宝藏里。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宗杲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著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