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 胸中负器识,笔下有今古。 君看阿房赋,岂是布衣语。 独其在糊名,贵贱惟所主。 得之类至宝,弃去祗如土。 有司开化炉,镕铸要精处。 时方为鼎镛,小冶不应鼓。 诸公皆名流,学海浩吞吐。 丹灵骨先换,入榜尽龙虎。 访以执文柄,我亦费罗取。 书生家风寒,仆马在何许。 趼足赴重围,裹饭坐长庑。 视公帘幕间,若有霄汉阻。 那知先达心,每事必念祖。 未把短檠弃,尚记灯烛苦。 关防周罅隙,考校到毫缕。 杂置战场文,一字不轻与。 如持古黄钟,端坐分律吕。 在处拔其尤,可但十得五。 奉此贤能书,足以上天府。 蜀士多豪英,父老自能数。 谓或有遗珠,勉使相接武。 我辈酒樽空,边城隔烟雨。
类试院放榜众论以得士为庆作古诗一章呈详定钱宪元素及同院诸公绍兴甲子十月二十八日也
译文:
书生钻研辞章技艺,并非只是为了科举功名。
他们胸中怀有才能和见识,笔下能道尽古今之事。
你看那《阿房宫赋》,哪里像是普通百姓能写出的话语。
只是在糊名考试的制度下,考生的命运全由主考官决定。
被选中的就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宝,被舍弃的就像尘土一般。
主考官就像是开启了化育人才的熔炉,必须精心地熔炼铸造。
如今正值需要人才担当重任之时,小的冶炉不应随意鼓风(意指选拔要严格)。
诸位大人都是有名的贤士,学问渊博如大海般能容纳万物。
你们品德高尚、超凡脱俗,此次入榜的都是杰出人才。
若问执掌文衡选拔人才之事,我也为搜罗人才费尽心思。
书生们家境贫寒,连代步的仆人和马匹都没有。
他们拖着长满老茧的脚奔赴重重考场,带着干粮坐在长长的廊庑下等待。
在他们眼中,主考官所在的帘幕之内,仿佛与云霄汉天有巨大的阻隔。
他们哪里知道前辈贤达的心意,每件事都会追念先辈的传统。
前辈们自己尚未丢弃那矮小的灯架,还记得曾经在灯下苦读的艰辛。
对考场的防范细致入微,连一丝缝隙都不放过,考核文章也细致到毫厘。
将众多考生的文章混杂在一起评判,一个字都不会轻易给予好评。
就像手持古老的黄钟,端坐在那里分辨音律的高低。
处处选拔出其中最优秀的,远不止十个人中能选出五个。
呈上这些贤能之士的名册,足以让他们进入朝廷。
蜀地有很多豪杰英才,当地的父老们都能一一数出来。
他们说或许还有被遗漏的人才,勉励这些人才继续努力赶上。
而我们这些人酒樽已空,身处边城,被烟雨所隔。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