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题泰帝鼓瑟

雅乐闻琴瑟,相因泰昊前。 朱丝疑杂奏,素女减哀弦。 破竹符终合,分鱼目不全。 所余裁五五,再续未绵绵。 损益时皆有,亏成理或然。 茫茫千古意,汉帝自谁传。

译文:

在高雅的音乐里听闻琴瑟之音,这种乐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昊之前。 那琴上的朱红琴弦,让人怀疑是多种乐器一起合奏的声音,而素女弹奏的哀伤之弦,此刻仿佛也有所收敛。 就像破开竹子,最终是要完整契合的,可这琴瑟之音,又如同分开的鱼,眼睛不再完整(这里可以理解为音调和韵律有所缺失)。 琴瑟所剩下的弦数是五五之数,即便想要再次续上,那声音也不再连绵不绝。 世间的事物,减少与增益随时都会发生,圆满与亏损或许也是常理。 这茫茫的千古情思啊,就像汉武帝时期那些关于琴瑟的故事,又有谁能真正将其传承下来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