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兴颂碑

峨峨蜀道艰难路,万里行人走征戍。 招摇夜发川谷惊,回首长安满烟雾。 朔方日已催天明,朱辉散射朝霞升。 旌旗指顾豺虎静,风雨汛扫烟云清。 臣能奸君子诈父,身有妖雏不知顾。 江中鹿死始悲嗟,帐下猪惊犹躁怒。 万年枝上春风回,明明九庙无风埃。 扶鞋缀组命书重,崇邑大县华封开。 如何李父干天路,祸未单诛已交恶。 子仪不保坟土干,淮阳岂为幽燕惧。 太宗功业三代前,煌煌建立今古传。 两宫哀笳十五曲,至今谈者犹潸然。

译文:

在那高耸险峻的蜀道上,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啊。数万里外,行人们都在为了征战戍守而奔走不停。夜晚,那些飞扬跋扈的势力出动,使得山川河谷都为之震惊。回首遥望长安,那里早已被烟雾所笼罩,一片迷茫。 在北方,曙光已然催促着天明到来,灿烂的红色光辉散射开来,就像朝霞缓缓升起。军旗所指之处,那些如豺狼猛虎般的叛军都安静了下来,风雨迅速地扫去了天空中的阴霾和烟尘。 臣子中有奸恶之人,儿子有欺诈父亲的行为,身边有着邪恶的后代却浑然不顾。直到太子李瑛像江中的鹿一样无辜死去,才开始悲叹;安禄山这个如同猪一样的叛贼在帐下露出反状时,还在狂躁发怒。 后来,皇宫的万年枝上又迎来了春风,皇家的宗庙一片清明洁净。皇帝给有功之臣赏赐官职,厚重的任命文书不断下达,崇高的封邑、大的郡县像华封之地一样被分封出去。 可是为什么李辅国这样的人敢于冒犯天子的统治呢?灾祸还没有完全消除,朝廷内部就已经产生了矛盾和争斗。郭子仪那样的功臣都保不住自家祖坟的安宁,淮阳一带难道会因为幽燕地区的叛军而恐惧吗? 唐太宗的功业可比三代贤王还要久远,他那辉煌的成就从古至今都被人们传颂。唐玄宗和唐肃宗两宫发出的哀伤笳声回荡了十五曲,直到现在谈论起那段历史的人,还会忍不住潸然落泪。
关于作者
宋代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