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铅山余适正

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 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 朝廷求书徧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 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 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 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 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 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 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 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 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 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 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 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 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 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 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凄屑。 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 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 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译文:

下邳先生头发已经像雪一样白了,手里拿着古籍从未停止过研读。 他曾经吟诵有关孝行的三百篇诗文,转而编写《蒙求》一类的启蒙读物,意义格外深切。 朝廷向四海求书,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隐居之人。 先生亲自抄写了这本书进献,郡守加封题签送往皇宫。 可惜在重要的仕途上没有知己,过了一年也没有回音,事情还是失败了。 他有时想慷慨地去官署上书言事,却总是因为没钱而受到阻碍。 他租住在县城西边贫困度日,谋生的本事就像蒙鸠筑巢一样笨拙。 满架的图书却派不上用场,门庭冷落,白白地消磨着岁月。 去年相见时他衣服都不完整,今年相见衣服上补丁叠着补丁。 他奔波辛苦地养活妻子儿女,免不了穿着长衣去拜见权贵以求帮助。 东边邻居的世家大族炫耀着钱财,西边富人家的子弟以财富自夸。 他们的房屋装饰华丽,竞相攀比奢华,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人们相逢只是随口问问冷暖,谁会拿出一斗一升粮食去救助困境中的人呢? 先生才学高深却越老越贫穷,即便口才像张仪一样好也无济于事。 近来听说他得了重病,闭门不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况且正值年末,形势艰难,北风猛烈,连高冈都仿佛要被吹裂。 城里柴米的价格不断上涨,他早晚的生活愈发凄凉。 从前曾参住在卫国时,衣服破烂,胳膊肘都露在外面;孔子在陈国时,也断了粮食。 古代的圣贤都是这样的遭遇,先生你不要像小孩子一样暗自悲泣。 我虽然想送些柴米去帮你解决早餐问题,但又怕像庄周说的“相濡以沫”那样,只是微小的帮助而惹人嘲笑。
关于作者
宋代朱履

朱履,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铅书》卷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