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一道人见访相与语甚久颇及宗乘中事因戏之曰仙家亦学佛耶其人笑曰仙佛岂有二哉觉而异之作诗纪其事

北风吹云肃天宇,蕙帐寒生月当户。 颓然就枕睡思浓,魂梦悠悠迷处所。 仙宫胜士肯见临,促席从容陪软语。 自言本事清虚君,学佛求仙两无阻。 云𫐌白日降遥空,天衣飘飘袖轻举。 方诸宫深云海阔,金碧禅房隔烟雨。 与君粗有香火缘,聊复东来相劳苦。 方游昆阆还无期,君住世间须善为。 尘劳足厌不须厌,等是实相夫何疑。 前身自是尘外人,端为世缘縻此身。 重闻妙语发深省,若更离尘佛亦尘。 方平羽节何时来,道宫佛庙随烟埃。 未须苦说扬尘事,东海波声正似雷。

译文:

### 白话翻译 在一个夜晚,我梦到有一位道人前来拜访我,我们交谈了很久,话题还涉及到了佛教宗派中的事理。我开玩笑地问他:“仙家也学佛吗?”那个人笑着回答说:“仙和佛哪里会有区别呢!”我醒来后觉得这事很奇异,就作了这首诗来记录这件事。 北风呼啸着吹走云朵,天空显得格外清朗,我的蕙草帷帐透着寒意,月光正洒在门户之上。我疲惫地倒在枕头上,困意十分浓重,魂梦悠悠然,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一位仙宫的高人愿意前来拜访我,我们促膝而坐,他语气温和地与我慢慢交谈。他自称侍奉清虚君,学习佛法和追求仙道对他而言都没有阻碍。他说自己曾乘着云车在白天从遥远的高空降临,那天衣飘飘,衣袖轻轻扬起。 他所在的方诸宫幽深,周围云海辽阔,那金碧辉煌的禅房隔着如烟的细雨。他说与我多少有些香火缘分,所以姑且从东来慰问我。他还说自己遨游昆仑阆苑还不知何时归来,而我生活在世间要好好地为人处世。 尘世的烦恼令人厌烦,但其实也不必过于厌烦,因为一切事物的真实相状都是如此,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他说我前世本就是超脱尘世之人,只是被世俗的缘分束缚了这身躯。 再次听到他的精妙话语,我深刻地醒悟过来,如果一味地想要脱离尘世,那么“佛”也会变成一种尘世的执念。 传说中蔡方平持羽节降临之事不知何时会出现,道观和佛寺也许都会随着时间化为烟尘。不必苦苦诉说沧海桑田的变化之事,如今东海的波涛声正像雷声一般轰响呢。
关于作者
宋代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