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远在虚无间,还有胜境居人寰。 琼楼贝阙知何许,统领分治皆仙官。 名称等级已素定,载在玉书垂不刊。 能兼洞天与福地,唯有玉笥余难攀。 忆昔扁舟中夜过,白月满空星斗寒。 起登船背聊一望,搀天但见青孱颜。 重岩众壑眇难辨,福庭想像依层峦。 那知虚堂宅幽邃,萧爽不容尘滓干。 超然物外亦不恶,要当心境俱清闲。 真机还向静中起,不碍默朝窥九关。 我生本来世味薄,欲养铅汞成金丹。 也知上界足官府,人间游览堪盘桓。 如闻方平持玉节,似欲历按诸名山。 相逢不问蓬莱事,试与乘风去共看。
玉笥山超然堂
译文:
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远在虚无缥缈的地方,可人间也有胜过仙山的绝美境地。
那美玉砌成的楼阁、贝壳堆成的宫阙,谁也不知究竟在何处,而世间名山的统领和分治之职,都由仙官担任。
这些名山的名称和等级,早就已经确定好了,还记载在玉书上,永垂不朽、不可更改。
既能被称为洞天,又能被称作福地的,只有玉笥山,其他地方都难以与之相媲美。
回忆往昔,我曾在半夜乘小船路过这里,那时明月高悬,洒下一片银白,满天星斗透着寒意。
我起身登上船背,随意眺望了一番,只见高耸入云的青山连绵起伏。
重重的山峦和沟壑,幽远难辨,我只能想象那福庭依傍着层层山峦的模样。
哪里想到这超然堂建在如此幽深的地方,它清爽宁静,容不得一点尘世的污浊来打扰。
能超脱于尘世之外,倒也不错,重要的是心境都能保持清闲。
真正的玄机还得在宁静中探寻,这并不妨碍我默默朝拜、窥探天门。
我生来就对世间的名利看得很淡,想要修炼铅汞来炼制金丹。
我也知道上界同样有繁琐的官府事务,所以在人间游览山水也值得长久停留。
听说仙人王方平手持玉节,好像要依次巡查各大名山。
要是与他相逢,我也不问蓬莱仙岛的事,只想和他一起乘风去看看那些名山胜景。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