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下瑞烟浓,湖海凝光秋正中。 流星驿骑如飞电,来奏吉语闻天聪。 龙舟移棹渡淮水,金车归来长乐宫。 诏书即日严法驾,出迎不惮劳清躬。 晓钟传箭金门开,翠华赫弈从天来。 绣旗拂云势偃蹇,彩仗照日光徘徊。 汉宫威仪重烜赫,天宇披豁无氛埃。 里闾纵观万人喜,秋城一变成春台。 高樯影转龙负舟,平河清浅乘安流。 临平山色映雕辇,草木光荣佳气浮。 龙舆照耀金开鳞,御幄对起高连云。 欢声喜气传万里,盛事创见超前闻。 煌煌仪卫回丹阙,万骑千艘乘晓发。 道傍观者皆鼓舞,帝力难名但欣悦。 由来孝弟能通神,圣主成功在得人。 谁云高高难感格,一德协谋天所因。 皇帝盛德动天地,丞相嘉谋无比伦。 昭然独断纳远策,重见元恺承华勋。 圣情孜孜天不倦,宫中预建慈宁殿。 绣栱云楣藏盛仪,广庭层陛宜清宴。 宝盛珍匣龙蟠拏,册写鸿猷金焕烂。 臣民观听尽倾耸,文物声明信葱蒨。 共知睿意已潜达,行见天心从宿愿。 果然悔祸答清衷,信使交驰邻好通。 宫闱大庆得所欲,惟断乃成全圣功。 唐朝二圣虽重欢,才自蜀道归长安。 当时歌颂中兴事,已自矜夸称至难。 德宗念母亦云切,宁受百欺诚意殚。 终然莫遇成永叹,屡诏访迎空百端。 以今准古孰难易,相去正如霄壤间。 殊方自与邦域异,一朝谋好銮舆还。 况复指期如素约,睟容克日瞻慈颜。 信知卓绝冠千古,其间仅有安能攀。 孝心锡类兆民赖,湛恩协气充人寰。 愿闻备乐播金石,刺经作制垂不刊。 扶桑晓色升红轮,阙庭瑞气朝朝新。 如川方至无穷尽,圣寿同过一万春。
慈宁寿庆曲
译文:
### 第一部分:祥瑞之景与喜讯传来
凤凰山下祥瑞的烟雾浓郁弥漫,湖海波光粼粼,正值秋季的正中时分,一片宁静美好。流星般的驿骑快如闪电,疾驰而来,向皇帝奏报吉祥的消息。
### 第二部分:迎接圣驾
龙舟划动船桨渡过淮水,华丽的金车护送着重要人物回到了长乐宫。皇帝当天就郑重地下达诏书,安排好盛大的法驾仪仗,不辞辛劳地亲自出宫迎接。清晨,钟声和传箭声响起,金门缓缓打开,皇帝的仪仗队光彩夺目,如同从天而降。绣旗高高飘扬,仿佛拂动着云朵,姿态舒展;彩色的仪仗在日光下闪耀,光影徘徊。汉朝宫廷的威严庄重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天空晴朗开阔,没有一丝尘埃。街道里巷,万人围观,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秋日的城池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春台。
### 第三部分:途中盛景
高高的桅杆影子转动,如同巨龙背负着舟船,平静的河水清澈且水流平缓,龙舟安稳地行驶。临平的山色倒映在皇帝的雕辇上,草木也仿佛增添了光彩,周围弥漫着祥瑞的气息。皇帝的车驾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如同龙鳞般耀眼,御帐相对而立,高耸入云。欢呼声和喜气向万里之外传播,这样的盛事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超越了以往听闻的一切。
### 第四部分:仪卫回宫
辉煌的仪仗护卫队回到了宫殿,万骑奔腾、千艘船只趁着清晨出发。道路两旁的观者都欢呼鼓舞,皇帝的功德难以用言语形容,人们只有满心的欣喜和愉悦。
### 第五部分:孝行通神与君臣之功
自古以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品德能够感动神灵,圣明的君主能够成就功业在于得到贤能之人的辅佐。谁说上天高高在上难以感应,只要君臣一心、协同谋划,就是顺应了天意。皇帝的盛大德行感动了天地,丞相的美好谋略无人能比。皇帝英明果断地采纳了长远的策略,又重现了古代贤才的光辉功勋。
### 第六部分:慈宁殿的准备
皇帝怀着孜孜不倦的圣情,早早就在宫中建造了慈宁殿。殿内精美的斗拱和云状的门楣,蕴含着庄重的礼仪;广阔的庭院和层层的台阶,适合举办清雅的宴会。珍贵的宝匣上雕刻着蟠龙的图案,册封的文书上书写着宏大的谋略,金光灿烂。臣民们听闻观看,无不倾慕敬仰,这仪式和文物彰显的声名果然光彩夺目。
### 第七部分:心愿达成与古今对比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心意早已暗暗传达,很快就能看到上天顺应了他的宿愿。果然,上天悔于降祸,回应了皇帝的诚挚心意,使者往来频繁,与邻国交好。宫廷迎来了盛大的庆典,达成了皇帝的心愿,正是因为皇帝果断决策才成就了这完美的圣功。唐朝的高宗和武后虽然也曾有过欢聚,但那只是从蜀道回到长安。当时歌颂中兴的事迹,就已经自夸是极其难得的事情。唐德宗思念母亲的心情也十分急切,宁愿遭受百般欺骗,诚意都耗尽了,最终还是没能见到母亲,多次下诏寻访迎接都徒劳无功。拿现在和古代相比,哪个容易哪个困难,差距就像天和地一样大。远方异域和本国本就不同,如今一朝谋划和好,皇帝的车驾顺利归来。而且还能如期而至,就像事先约定好的一样,不久就能看到母亲慈祥的面容。确实知道这一盛事卓绝千古,历史上仅有之事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 第八部分:孝德恩泽与美好祝愿
皇帝的孝心能够感化众人,百姓都因此受益,深厚的恩泽和祥和的气氛充满了人间。希望能够准备好音乐,将这盛事铭刻在金石之上,依据经典制定礼仪,使其流传不朽。扶桑之地的晨光中,红日升起,宫殿庭院里祥瑞的气息日日更新。皇帝的圣寿如同川流不息的河水,无穷无尽,能超过一万个春秋。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