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风穴

清晓意不惬,驱车向城东。 行行历谿谷,遂到青莲宫。 古塔跨虚碧,长桥卧晴虹。 水落见谿骨,云开露秋容。 疏竹摇晚翠,寒花缀幽丛。 访古但丘壑,令人气填胸。 登览未觉久,山遮半轮红。 白烟生汝水,横空正蒙蒙。 缅怀道化盛,山高水无穷。 坐令千万世,矫首希高踪。 浙江黄面子,应纤开禅宗。 妙哉铁牛机,谁敢当其锋。 杖林山下竹依旧,金沙滩头人已空。 可怜高坐寂寥久,萧萧古木号悲风。

译文:

清晨时分,我心中有些烦闷不畅,便驾车朝着城东驶去。一路上,车子沿着山谷不断前行,最终来到了青莲宫。 只见那古老的佛塔高耸入云,仿佛横跨在虚无的碧空之中;长长的石桥卧在水面上,就像一道晴天里的彩虹。溪水退去,溪底的石头都露了出来;云雾散开,秋日的景色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稀疏的竹子在傍晚的余晖中摇曳着翠绿的枝叶,耐寒的花朵点缀在幽静的花丛里。 我在这里寻访古迹,满眼所见都是山川沟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气。我尽情地登山览胜,没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时山峦已经遮住了半边通红的夕阳。汝水上飘起了白色的烟雾,横在空中,一片迷蒙。 遥想当年这里道法教化昌盛的景象,如今青山依旧,绿水长流。这一切让千秋万代的人,都不禁抬头仰望,希望追寻先人的高风亮节。 浙江的黄面尊者,应该是在这里开创了禅宗一派。他那精妙如铁牛般的禅机,谁又能抵挡得住呢?杖林山下的竹子依然如旧,可金沙滩头的人却早已不见踪影。可惜那高坐讲法的地方已经寂寥很久了,只有萧瑟的古木在悲风中呼啸。
关于作者
宋代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