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出城西,车马纷飒沓。 行行岩壑深,漠漠雾雨杂。 云阴忽披豁,海色共萧飒。 幽寻浩莫穷,空响时相答。 地籁笙竽真,材缬丹青合。 潦收猿涧浄,寺遶鹫峰匝。 簷牙向空啄,殿脚依山插。 空翠扑轩窗,乳洞敞闺合。 泄云无定姿,欹石半相磕。 珠灯吐光焰,香龙振鳞甲。 啼烟禽念佛,掇蘂蜂供蜡。 丹井涨灵泉,嵒松披艾衲。 萝径劳跻攀,风扉自开阖。 龙天想奔凑,飞走亦驯狎。 同游今渊云,驰声久鞺鞳。 逸骥谁能追,流风不受闸。 家山富岷峨,水驿经夔峡。 不应得未曾,犹若济所乏。 欲去还停驺,就石屡移榻。 共笑香积供,未脱腐儒粝。 重来当一洗,寻盟忽忘歃。
游天竺灵隐寺诗
译文:
清晨时分我从城西出发,车马喧闹,纷纷攘攘地前行。
一路上,随着不断地行进,山峦沟壑越来越幽深,迷迷蒙蒙的雾气与细雨交织在一起。
忽然间,阴云散开,眼前展现出大海那萧瑟的景象。
我在这清幽的地方探寻,仿佛怎么也走不到尽头,空旷处不时传来声响相互应答。
大自然发出的声音就像真的笙竽之音一样美妙,山间的景色犹如用彩色绸缎和丹青妙笔绘就。
雨后积水退去,猿猴栖息的山涧变得清澈干净,寺庙环绕着鹫峰而建。
屋檐的尖角好似向空中啄去,殿基仿佛依山插入地下。
苍翠的山色扑面而来,扑向轩窗,那乳洞就像敞开的闺阁。
云朵飘出,姿态变幻不定,倾斜的石头相互碰撞着。
寺庙里的珠灯闪烁着光焰,香炉中升起的香烟如龙,好似在振抖着鳞甲。
在烟雾中啼叫的鸟儿仿佛在念佛,采摘花蕊的蜜蜂就像是在供奉蜂蜡。
丹井中涌动着灵泉,山岩上的松树好像披着僧人的破衣。
沿着藤萝缠绕的小径费力地攀登,那被风吹动的门扉自行开合。
仿佛能想象到龙天等神灵都聚集在这里,就连飞鸟走兽也变得温顺亲近。
一同游玩的友人如同汉代的王褒、扬雄一样才华出众,他们声名远扬,如钟鼓齐鸣。
他们就像奔跑的骏马,谁也难以追上,他们的风采神韵不受拘束。
他们家乡的岷山、峨眉山景色秀丽,还曾经过夔峡等水路驿站。
照理说他们见过很多奇景,不应觉得这里有什么特别新鲜的,可他们似乎仍觉得这里能满足他们对美景的渴望。
我想要离开却又停下了车马,还多次移动石榻,以便更好地欣赏。
我们一同笑着说寺庙里的斋饭,就像没摆脱腐儒所吃的粗劣食物。
我想着下次再来时一定要好好感受,可惜寻盟之约时竟忘了歃血为盟。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