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升卿

五季词格卑,一往遂不转。 势如屋将摧,难用一木撁。 国家复古初,出力赖诸彦。 探元测天心,撷秀空芳甸。 气质既雄浑,采章复葱蒨。 炳焉同三代,风雅追未变。 旁收稗官说,笑䐑时一荐。 岂将𫚥蚬盘,尽易鼎俎膳。 后来失其源,多以恠相眩。 观涛遗巨浸,爱此一沤漩。 芝兰向芜没,萧艾方蔓延。 顾岂无可观,致远恐非便。 方今从雅道,英俊争就选。 当有紫鸾音,一洗时禽啭。 吾宗富清制,金璞饱镕炼。 高轩肯见临,大轴获初见。 盈前森欲动,贪读不知倦。 吴歈鬭妍媚,楚些发哀怨。 暗芳啼晓露,白月垂秋练。 肃肃天庙仪,迟迟洞宫宴。 建标凌倒景,胜气来酣战。 古人用意处,窥闯应已徧。 不然新诗中,安得众体见。 从来绝妙处,经眼不容眴。 歘起追其踪,险若挽飞电。 岂容随俗好,展转就萦纒。 公当英少年,笔力十分健。 更期策高足,勿受尘泥溅。 一朝奋余勇,名埸谁敢擅。 扬光云霓上,声价弥海县。 方知掣鲸手,不足临渊羡。

译文:

五代时期的诗词风格格调低下,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一直延续难以转变。其态势就如同房屋即将崩塌,很难用一根木头来拉住它。 本朝建立后致力于恢复古代优良的文学传统,这多亏了各位才俊之士出力。他们探寻文章的根源,测度上天的心意,采摘精华,让文坛的芳野焕然一新。这些作品气质雄浑大气,文采又绚丽多姿。它们光彩照人,可与夏、商、周三代的经典相媲美,追随着风雅传统而没有改变。并且还旁收博采一些稗官野史的说法,偶尔诙谐地加以引用。这并非是要用小虾小蚬做成的简陋菜肴,完全取代鼎俎中丰盛的美食。 后来的人失去了文学创作的源头,大多用怪异的东西来迷惑人。就像看波涛却忽略了浩瀚的大海,只喜爱一个小小的漩涡。芝兰等香草渐渐荒芜埋没,而萧艾等杂草却肆意蔓延。虽说这些作品也并非毫无可观之处,但要想有深远的影响恐怕不太方便。 如今大家都崇尚高雅的文学之道,英俊的才士们都争着被选拔出来。应当会有如同紫鸾鸣叫般美妙的声音,一扫当下那些如普通禽鸟啼叫般庸俗的作品。 我的同宗刘升卿你有很多清新的作品,就像金子和璞玉经过了充分的熔炼和雕琢。你肯乘车前来拜访我,我才初次看到你那些篇幅宏大的佳作。摆在面前的作品犹如林立的仪仗,似乎要灵动起来,我贪婪地阅读着,不知疲倦。你的作品中有的如同吴地歌谣般妍丽妩媚,有的如同楚辞般抒发哀怨之情。又像是带着清晨露珠的花朵散发着暗暗的芬芳,皎洁的月亮如秋天的白练垂挂天空。既有肃穆庄重如同宗庙祭祀的仪式感,又有舒缓闲适好似在仙宫举行的宴会氛围。你树立的文学标杆超越了虚幻的倒影,蓬勃的气势就像在激烈的战斗中。古人创作时的精妙用意,你应该已经都探寻遍了。不然在你的新诗中,怎么能看到各种不同的体裁风格呢。 从来文学创作的绝妙之处,一经看到就不容错过。想要突然追上那种境界,就像要挽住飞逝的闪电一样危险而困难。怎么能去迎合世俗的喜好,在那些琐碎的事情中辗转纠缠呢。 你正当青春年少,笔力十分刚健。更期望你能快马加鞭,不要被尘世的泥污溅到身上。一旦你鼓足勇气奋力前行,在文坛上谁又敢独占鳌头呢。你会在云霄之上闪耀光芒,声名远扬于四海之县。到那时就会知道,那些能写出宏伟作品的大家,也不值得我们仅仅在一旁羡慕了。
关于作者
宋代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