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联华萼,登临拥旌幢。 从行真凤雏,不数襄阳庞。 圣人念远民,暂辍临此邦。 共惊后夔手,胡为调众腔。 公独体上意,勤民起膏肓。 余闲养诗勇,万钧一指扛。 谢家内集盛,文彩今可双。 江白曳缟练,山青逼轩窗。 缅怀风幡语,闻者拱手降。 独此双泉老,机锋暗相撞。 曹溪一滴水,倾出白玉缸。 至今正脉通,洪流咽三江。 远水注江腹,浮云荡山胸。 悠悠动遐想,矗矗标奇峰。 祖意透今古,风期协霜钟。 诗中无碍辨,未信景能供。 黄堂正多暇,森戟闲卫兵。 月波复荡漾,遥接银河倾。 天高万物肃,星润三阶平。 使君乐岁丰,高台延客登。 从来中秋夕,难得满意晴。 江山自高下,歌管摇空明。 参差桂影动,清湿露华凝。 新诗出妙思,心境还双清。 皎如白玉壶,满中贮冰凌。 坐久群动息,风生两腋轻。 觞咏有余乐,何物更关身。 不减庾楼兴,风流自古情。
青原台次前人韵
译文:
### 前半部分:官员同行与治理功绩
有兄弟二人如并蒂的花萼般光彩相连,他们带着旗帜仪仗一同登临青原台。随行的人就像是杰出的凤雏,就算是襄阳的庞氏贤才也比不上他们。
圣明的君主挂念远方的百姓,暂时让他们来到这个地方任职。大家都惊讶于他们如同上古乐官后夔一样的才能,不明白为何让他们来此协调众多事务。而他们二人能体会圣上的心意,用心为百姓办事,拯救处于困境的百姓于危难之中。
在闲暇的时候,他们培养作诗的豪情,能像用一根手指扛起万钧重物一样轻松创作。就如同当年谢家内部聚会那般繁盛,他们的文采如今也无人能及。
江水泛着白光,就像飘动的白色绸缎,青山的翠绿逼近轩窗。让人不禁缅怀起关于风幡的禅语,听闻的人都会恭敬地折服。只有这双泉的高僧,能与他们的机锋暗自碰撞。曹溪的佛法之水,如同从白玉缸中倾出,至今佛法正脉仍相通,其影响力如洪流般能让三江为之呜咽。
### 中间部分:自然景色引发遐想
远处的水流注入江的怀抱,浮云在山间飘荡。悠悠的情境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矗立的山峰格外引人注目。祖师的禅意贯通古今,风雅的志趣与霜钟的声响相契合。诗中有着毫无阻碍的思辨,让人不相信眼前的景色就能提供这样的灵感。
黄堂里官员们正有许多闲暇时光,门前的兵器森然而立,卫兵也清闲自在。月光在水面上荡漾,仿佛与银河相连并倾泄下来。天空高远,万物都显得肃穆,星辰润泽,象征三公的三阶星也格外平稳。
### 后半部分:中秋雅集与心境感悟
地方长官因丰收而喜悦,在高台上邀请宾客登临。自古以来,中秋之夜很难遇到如此令人满意的晴朗天气。江山高低起伏,歌声和管乐声在空明的夜色中摇曳。参差不齐的桂树影子在晃动,清冷的露珠凝结。
新的诗篇从精妙的思绪中诞生,心境也变得格外清净。就像洁白的玉壶,里面装满了冰凌。坐的时间久了,周围的喧闹都停息了,清风在两腋间吹拂,让人感觉身轻如燕。
饮酒赋诗有说不尽的乐趣,还有什么能让自己挂心呢?这种雅兴丝毫不亚于当年庾亮在南楼的兴致,风流的情怀自古皆有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才邵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