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其一

鱼跳须过龙门,虎骤不从兔径。 上士闻道勤行,岂以难能为病。 固守满堂之珍,肯使如瓶之罄。 对境一念不萌,应缘六根皆净。 刚克本自沉潜,动直先由専静。 达理必明其权,尽性以至于命。 鼎中水腾火降,炉内阴衰阳盛。 神功妙合虚无,天光潜发泰定。 岂惟出尘离俗,便可超凡入圣。 自怜末学多方,未得大中至正。 莫知斡运帝车,宁解执持坤柄。 丹经苦阅残编,素发羞看明镜。 要求直截真机,速了圆明正性。 何妨万两金成,已是一生事竟。 至言今许发蒙,三沐三薰谛听。

译文:

鱼儿若想跃龙门,必须越过那险峻的关卡;老虎奔跑,不会选择兔子行走的小径。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听闻了真理,就会勤奋践行,怎会因为事情难以做到而心生畏惧呢? 他们会牢牢守护自己内心那如满堂珍宝般的品德与智慧,怎肯让它像空瓶一样耗尽呢?面对外界的种种境遇,心中不起一丝杂念;应对各种缘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能保持清净。 刚强而能克制的品质,源于深沉内敛的性格;行动正直的人,往往先具备专注沉静的心境。真正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之法;能够充分发挥本性的人,最终能领悟天命的奥秘。 炼丹的鼎中,水热气腾、火性下降,炉内阴气衰退、阳气旺盛。神奇的功夫与虚无的境界巧妙融合,自然的光辉在内心安定之时悄然生发。 这样做的人,岂止是能够超脱尘世、远离世俗的纷扰,甚至可以超越凡俗、进入神圣的境界。 我自己怜惜自己作为学问浅陋之人,尝试了多种方法,却还未能达到中正之道。既不知道如何像斡运帝车那样把握关键,更不懂得如何执持坤柄去掌控局面。 我苦苦研读残缺不全的炼丹经典,对着明镜看到自己花白的头发,不禁感到羞愧。 我渴望能直接领悟那真实的机巧,快速了悟圆满光明的本性。 倘若真能炼成万两黄金般的成果,那这一生的大事也就算完成了。 如今这至理名言愿意为我开启蒙昧,我会像经过三次沐浴、三次薰香那样,恭敬认真地聆听。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