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端伯安抚劝道歌

保形保生保命,戒色戒酒戒茶。 夜气若要长在,晚食尤宜减些。 养心莫如寡欲,存诚唯是闲邪。 辨得天清地浊,吞取日精月华。 寒灰便是发焰,枯根立可生芽。 学者舍本逐末,病眼执著空花。 罔穷圣道一辙,徒诵丹书五车。 正似炼和金鑛,何殊嚼蔗吞查。 不知达人到此,元始浩刼为家。 燕坐能事毕矣,行遍海角天涯。 鉴明不受微垢,玉洁靡见纤瑕。 视轩冕如桎梏,弃财宝若泥沙。 曲江一轮秋桂,岂容雾掩云遮。 盘旋火龙水虎,和合阴汞阳砂。 真身自然腾化,驾凤高凌紫霞。 哀哉傍门小法,作用千种参差。 个个辛苦无成,白首空自悲嗟。

译文:

### 第一段:基本的养生与修养之道 要好好保养自己的形体、生命,还要戒掉过度的女色、饮酒和饮茶。夜晚人体的清明之气如果想长久留存,晚餐尤其应该少吃一些。修养内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欲望,保持内心的真诚就要摒弃邪念。要分辨清楚天的清和地的浊,吸纳太阳和月亮的精华。 ### 第二段:修行的成效 一旦做到这些,原本如寒灰般死寂的状态就能重新燃起火焰,像枯根一样毫无生机的也能立刻长出新芽。可有些做学问的人却舍弃了根本去追求细枝末节,就像患了眼病的人执着于虚幻的景象。他们不去深入探究圣人之道这唯一的正途,只是白白地诵读了五车的道家书籍。 ### 第三段:修行误区的类比 这就好像是去提炼混杂的矿石却难以得到真金,又如同嚼甘蔗最后吞下渣子一样没有益处。他们不明白真正的通达之人到了这种境界,把从元始天尊以来的漫长劫数都当作自己的家。只需安然静坐,所有的事情就都完成了,即便走遍天涯海角也能自在逍遥。 ### 第四段:达人的境界 内心像明镜一样,容不得一点微小的污垢;品行如美玉一般,看不到丝毫的瑕疵。把高官显贵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将金银财宝视如泥沙般不值一提。就像曲江池畔那一轮秋日的桂花,怎么能容忍被云雾遮掩呢? ### 第五段:修行的升华 要让身体里的“火龙”和“水虎”运转盘旋,使“阴汞”和“阳砂”相互融合。这样,人的真身自然就能飞升变化,驾着凤凰高高地遨游在紫霞之中。 ### 第六段:对旁门左道的批判 可悲啊!那些旁门小法,有着各种各样参差不齐的做法。每个修行这些方法的人都辛苦一场却没有成就,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只能白白地悲伤叹息。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