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程元诏文彧李久善游汉州天宁元诏有诗见遗次韵答之

四海岂无兄弟亲,气合行须同父母。 相逢坐语忽移时,不觉朝飡辄过午。 品评人物妙雌黄,议论邦家入𫌨缕。 危言𫜬舌久自吞,幽愤填膺欣欲吐。 字字珠玑落齿牙,篇篇锦绣裁胸腑。 已惊大敌森戈矛,端笑羸师卧旗鼓。 怜君风韵过诸王,顾我才情非小杜。 何当再访南归僧,不耻更问西来祖。 欲登塔级挽晴云,更试茶瓯泼新乳。 平生识面有千百,屈指论心无四五。 偶然流水遇知音,为抱焦桐弄宫羽。

译文:

在这茫茫四海之中,难道就没有如同兄弟一般亲近的人吗?那些意气相投的朋友,情分简直就如同和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一样深厚。 我们偶然相逢,坐在一起畅快交谈,不知不觉时间就悄然流逝。这一聊啊,连早饭过后就到了中午饭点都没察觉到。 大家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品评人物,就像古代的学者用雌黄修改文章那样精准而有见地;谈论国家大事时,更是深入细致,把每一个细节都剖析得清清楚楚。 平日里,我们有很多正直的言论因为种种顾虑只能强忍着不说出口,内心积压着满满的幽愤。而此刻,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这些长久以来憋在心里的话,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般,畅快地倾吐出来。 你们出口成章,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如同珍珠美玉般珍贵;写出的每一篇诗文,就像是从锦绣般的胸臆中裁剪出来的佳作。 你们才学出众,在我眼中就像那阵容严整、装备精良的强大军队,而我自己则像那士气低落、偃旗息鼓的羸弱之师,实在是自愧不如。 我真羡慕你们的风度韵致超过了古时的贤王;再看看我自己,才情远远比不上唐代的杜牧。 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次去拜访那位南归的高僧,也不羞于向来自西方的祖师请教佛法呢?到那时,我们可以登上高高的塔级,伸手仿佛就能挽住那晴朗天空中的白云;还能品尝新沏的香茶,看着那茶汤如同新鲜的乳汁一般。 我这一生见过的人成百上千,但是能真正推心置腹、谈得来的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还不到四五个人。 今天我们偶然相遇,就像那潺潺流水遇到了知音的伯牙子期,我愿意抱起焦尾琴,为你们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