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楞严经

学道证声闻,习气犹未断。 百生恩爱情,会遇终恼乱。 阿难佛宠弟,亦遭淫女难。 神咒摄来归,宿业坚冰泮。 快演涅槃门,反复征所见。 文殊更说偈,明指圆通岸。 其余肆口言,心真自一贯。 三界七趣中,有相无非幻。 最后大慈悲,力破邪女叛。 天魔与外道,从此悉销散。

译文:

这是一首围绕《楞严经》相关内容创作的诗,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译文: 那些学习佛法想要证得声闻果位的人,旧有的习气仍然没有断除。 历经百次轮回所积累的恩爱情愫,一旦相逢终究会带来烦恼和扰乱。 阿难是佛陀极为宠爱的弟弟,也遭遇了被淫女诱惑的危难。 依靠神奇的神咒将他摄持归来,往昔的宿业就如同坚冰逐渐消融。 于是阿难畅快地宣讲进入涅槃的法门,反复探究自己所领悟的见解。 文殊菩萨更是说了偈语,明确地指出了通向圆通的彼岸。 其他众人肆意表达各自的观点,只要内心真诚,其实都是一脉相承。 在三界和七趣的范围里,一切有相的事物无非都是虚幻的。 最后凭借着佛陀的大慈悲,有力地破除了邪女的叛离。 那些天魔和外道,从此都全部消散了。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