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赠刘元圭

学道淹四纪,微疴一点无。 今年岁八十,有疾纒吾躯。 初因水道涩,药寒变河鱼。 食饮便退缩,脾土成中虚。 言语气自短,坐起人须扶。 四肢时厥冷,甘心委冥途。 医者纷纷来,其说庸且疏。 万方觅灵丹,千载忆神卢。 紫岩老刘君,深通黄帝书。 易学自该贯,医术乃绪余。 一诊洞腑脏,再诊知荣枯。 谓当十朞寿,小恙安足虞。 药石未数进,疾证半已除。 乃知所造妙,当与古人俱。 自足著方论,欲以开迷徒。 新书若行世,功倍南阳朱。 吾闻活人多,天报定不渝。 施此安乐法,胜造千浮屠。 阴德在一念,岂止治狱欤。 况君有令子,归矣高其闾。

译文:

我钻研道家学问已经超过四十八年了,一直以来身体都没有什么小毛病。今年我已经八十岁了,却染上了疾病缠身。 一开始是排尿困难,因为吃了寒性的药,结果闹起了腹泻。从此饮食方面就开始退缩,脾胃变得虚弱。说话的时候气也短了,坐下或者起身都需要别人搀扶。四肢时不时地发冷,我甚至都甘心放弃生命,等待死亡降临了。 这时候,一群医生纷纷前来,他们的说法既平庸又粗疏。我四处寻找灵丹妙药,也怀念古代像神卢那样的神医。 紫岩的老刘君,他精通黄帝的医书。不仅对《易经》融会贯通,医术更是他的拿手本领。他第一次给我诊断,就能洞察我脏腑的状况;第二次诊断,就知道我身体气血的荣枯。他说我还有十年的寿命,这点小病根本不用担忧。 他开的药还没吃几次,我的病症就已经好了一半。由此我才知道他医术之精妙,完全可以和古代的名医相媲美。他完全有能力著书立说,用来开启那些对医术迷茫的人。如果他的新书能够问世,那功效比南阳的朱震还要大。 我听说,救人性命多的人,上天的报答一定不会改变。他施行这让人恢复健康的安乐之法,胜过建造一千座佛塔。积阴德就在一念之间,哪里只是在处理案件时才需要呢?何况刘君还有优秀的儿子,他日后必定能够光宗耀祖,让家门荣耀。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