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

官闲何所之,倚楼纵远目。 田畴耒耜出,高下春雨足。 人家有生意,慰我苦幽独。 忆昨水沴余,海气荡坤轴。 蛟龙坼川原,舟楫造谿谷。 禾麻安更论,未能保骨肉。 有子易为食,何以厚风俗。 上赖天子圣,诏书勤抚育。 虽使发仓廪,饱岁实无蓄。 郡县徒仓皇,论丁具𫗴粥。 所救无几何,往往委沟渎。 今兹气候正,逋民稍来复。 楚风重祠庙,才归竞巫祝。 此物岂有灵,焉能助丰熟。 渺思济时策,慎择良宰牧。 金缯斥诛求,教化行比屋。 祖宗德泽深,万岁长沐浴。 题诗起高兴,飘然跨鸿鹄。

译文:

我为官清闲,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便靠着高楼尽情远望。 田野里耕具都被拿了出来,因为高低错落的田地都已下足了春雨。农家充满了生机活力,这让我这孤独寂寞之人得到了慰藉。 回想起前些日子水灾过后,海上的恶气仿佛撼动了大地的根基。蛟龙似乎将河川与平原撕裂,船只甚至到了山间的溪谷之处。禾苗与麻类作物的收成哪里还值得一提,连人们的骨肉至亲都难以保全。有孩子却难以找到食物,又怎么能让风俗变得淳厚呢。 幸亏皇上圣明,频繁下达诏书来抚恤百姓。虽然下令打开粮仓救济灾民,但丰收的年头其实也没有多少积蓄。郡县的官员们只是惊慌失措,按照人口数量供应些稠粥。但能救的人实在有限,很多人还是被抛弃在沟渠之中。 如今气候正常,那些逃亡在外的百姓渐渐回来了。楚地有重视祠庙的风气,百姓们刚回来就竞相去求巫祝。这些巫祝哪里会有什么灵验呢,又怎么能帮助庄稼丰收呢。 我深思拯救时世的策略,认为要慎重地选择贤良的地方官员。停止用钱财去横征暴敛,让教化普及到每一家每一户。祖宗的恩泽深厚,愿百姓能世世代代都沐浴在这恩泽之中。 我题下这首诗,兴致高涨,仿佛要乘风跨着鸿鹄飞向远方。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