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山书堂

蓄书不能读,人以书簏方。 譬如守钱奴,万镪空靳藏。 读书不能行,虎皮质犬羊。 诗礼假发冡,高言诬黄唐。 我观古圣贤,道学甘膏粱。 文字初未广,游心自得场。 后人富典籍,洛诵日洋洋。 唇腐无所归,白首徒悲伤。 普慈群圃胜,中间敞华堂。 本非挟册地,宾筵罗豆觞。 揭名意安在,诗板借辉光。 斵轮如可作,试与一平章。

译文:

有些人收藏了很多书却不读,人们就把他们比作装书的竹箱子。这就好像那些守财奴,积攒了万贯钱财却只是吝啬地藏着,不发挥其作用。 还有人读书却不能将书中的道理付诸实践,就如同徒有老虎的外皮,内里却是羊和狗的本质。他们把诗礼当作虚假的掩饰,说一些高谈阔论的话来欺骗世人,甚至妄图与上古的黄帝、唐尧时代相提并论。 我看古代的圣贤,他们把道德学问当作美味的食物,尽情享受。那个时候文字还没有广泛传播,他们却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遨游,自得其乐。 后来的人拥有丰富的典籍,每天大声诵读。然而,他们只是读得嘴唇都磨破了,却没有真正的收获,到了头发花白的时候,只能徒然悲伤。 普慈这个地方有很多美好的园子,中间有一座宽敞华丽的厅堂。这里原本不是读书的地方,而是摆放着宴客的器具,用来举行宴会的。 但它却以“书堂”命名,这是为什么呢?不过是借着题写在诗板上的名字来增添光彩罢了。要是古代擅长斫轮的轮扁还在世,真应该请他来评评理,好好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