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汝功晚凉城上

潜鳞思纵壑,倦羽欲归林。 平生山水兴,过眼必登临。 况复西风来,天云布层阴。 残暑退十舍,新凉直万金。 寒光流素魄,远碧露危岑。 高士感时节,忘言发幽琴。 子期不可作,天地知吾心。 林木为之振,人间无此音。 诗成寄孤客,清飇一披襟。 会当逢好景,藜杖去相寻。

译文:

潜藏在水中的鱼儿,渴望纵情地游向那广阔的沟壑;疲倦的鸟儿,一心想着飞回山林栖息。 我这一生对山水有着浓厚的兴致,只要看到山水美景,必定要去游览一番。 更何况此时西风飒飒吹来,天空中布满了层层阴云。 那残余的暑气一下子消退得远远的,这刚刚到来的凉爽,简直价值万金。 清冷的光辉从洁白的月亮上流淌下来,远处碧绿的山峦在夜色中露出险峻的峰顶。 高尚的人有感于时节的变化,默默无言地弹奏起清幽的琴曲。 可惜像子期那样能懂琴音的人已经不会再出现了,但天地能知晓我的心意。 那悠扬的琴音让树林都为之震动,这世间怕是再也找不到如此美妙的声音了。 我写成这首诗寄给远方孤独的友人,希望清爽的秋风能为他敞开衣襟,带来慰藉。 等到再遇到美好的景致时,我定会拄着藜杖去寻访他。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