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试院中作呈莫少虚

月色本无别,殊观空世情。 今宵云四卷,冰蟾照寰瀛。 无端坐文闱,兀若翳双睛。 窥牗偶一见,始验阴阳并。 孤光何自来,溯日以为明。 三五魄既绝,轮郭自充盈。 循环到今夕,逢金气转清。 乃知造物意,微妙不可名。 伊余禀赋初,二曜同流行。 呼吸即寒暑,乾坤屹峥嵘。 隋珠弹高鸟,惜哉轻此生。 恨无腾化术,返老成童婴。 要须验羲易,观象研其精。 圣处傥心悟,超然合混成。

译文:

月亮的色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世间人怀着不同的情感才会有不同的观感。 今晚天空中云朵向四方散开,皎洁的月亮照耀着整个世界。 我却无端地坐在这考场之中,仿佛双眼被遮蔽,看不到外面美好的月色。 偶然间从窗户窥视了一眼月亮,才明白阴阳是可以并存的。 这孤独明亮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着太阳的光芒才明亮起来的。 每月十五之后月亮的光亮逐渐消失,可它的轮廓依然完整饱满。 月亮如此循环往复到了今晚,正值金秋时节,月光愈发清冷。 由此我才明白造物主的意图,其中的微妙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我从最初诞生之时,日月星辰就一同运行流转。 我的呼吸仿佛能带来寒暑的变化,天地在我眼前也显得如此巍峨。 可我却像用隋侯之珠去弹射高飞的鸟儿一样,可惜啊,轻易地虚度了这一生。 遗憾自己没有超凡的变化之术,不能返老还童。 我一定要去验证《易经》里的道理,观察天象来探究其中的精妙。 倘若能在圣人的境界上有所感悟,就能超脱尘世,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