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以嵩师破戒作诗嘲咏因次韵解之

老嵩悟尘缘,洪炉一点雪。 飞行三界外,宴坐常兀兀。 有如出笼鸟,岂比缩颈鼈。 万象一诗本,章句真琐屑。 世人不识渠,小智互分别。 岂知日用处,默语无殊辙。 春雷未出地,草木含冻结。 大声歘然来,蛰龙起修骨。 神功无定在,作止才一瞥。 以诗来议师,所见何纤末。 想当闻此言,挥麈笑且咄。 惜哉二三子,微沤更出没。 眼翳挥未扫,幻化何从灭。 月体元自空,三三认盈缺。 长篇陋摛锦,敏思迟击钵。 秪向语边寻,那解默时说。

译文:

各位先生因为老嵩师父破戒的事作诗嘲讽,我便依照原韵作诗来为他解释。 老嵩师父领悟了尘世的因缘,就如同洪炉中的一点雪,超凡脱俗。他能在三界之外自在飞行,时常安静地打坐,专注又安定。他就像飞出笼子的鸟儿,自由自在,哪里能和缩着脖子的鳖相提并论呢。世间万象都是诗歌创作的根本源泉,那些章句雕琢其实是很琐碎的事情。 世上的人不了解他,凭借微小的智慧去区分各种事物。他们哪里知道,在日常的行为中,无论沉默还是言语,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像春雷还未从地下响起时,草木都被冰雪冻结。当那巨大的雷声突然传来,蛰伏的蛟龙便会舒展它修长的身躯。 神奇的功力并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它的兴起和停止只是一瞬间的事。用诗歌来议论师父,这样的见识是多么的浅薄啊。 想来师父听到这些话,一定会挥动拂尘,笑着斥责呢。可惜了你们这几个人,就像微小的水泡在水面上时隐时现。眼中的遮蔽还没有扫除,又怎么能让虚幻的景象消失呢。月亮本身其实是虚空的,可你们却执着地分辨它的圆缺。 那些长篇大论就像华丽却空洞的锦缎一样浅薄,敏捷的才思在此时也如同迟缓的击钵声。只知道在言语中寻求答案,又哪里能理解沉默时所蕴含的深意呢。
关于作者
宋代郭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