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 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 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 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 賸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 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 今晨入吾手,夷险可历试。 芒鞋与周旋,白拂相妩媚。 人生七十稀,况复已过二。 多谢汝扶持,无乃太晚计。

译文:

在麦收时节,天气清爽又和暖,槐树在夏日里投下浓密的树荫。我孤单地守着这蓬蒿之地,拿什么来打破这昏沉呆滞的状态呢?坐轿子吧,缺少抬轿的人;徒步出门吧,又太费脚力。这出门便是山林丘壑,我空有拄着拐杖漫步的梦想却难以实现。 幸好侄子很是心疼我,很快就把这竹子拐杖送来了。这拐杖上头分明有着人的模样,是在老竹根上精心刻画而成。这毛竹拐杖也是个奇特之物,它的枝干和普通竹子没什么不同。想来侄子应该是打开了一捆竹子,精心挑选出了三四根好的。 今天早上这拐杖到了我手里,不管是平坦还是险峻的路都可以去试试了。我穿着草鞋与它相伴同行,手中的白拂尘也显得更加可爱了。人生七十岁就很稀少了,何况我都已经过了七十二岁。真得好好谢谢你(拐杖)来扶持我,只是这来得是不是太晚了些啊。
关于作者
宋代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