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学不传,谁能寻坠绪。 君家有师承,不数虫鱼注。 公子韦氏门,粲若五星聚。 胸中容万顷,一一黄叔度。 人情悦纷华,世路争驰骛。 取乐须臾间,转首已失据。 余生末俗中,蚤幸识夷路。 折桂从乃翁,频年麾不去。 冉有岂辞仆,樊迟亦能御。 雍容荆渚间,夫子步亦步。 初从言下入,筌蹄索鱼兔。 终遂义中行,良乐驱骐馽。 有时坐终夕,收视息浮虑。 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处。 别来能几时,心月翳云雾。 诸郎幸不远,寄语多予悟。 坐为尘事撄,空咏别知赋。 遥想玉华游,春梦如飞絮。
再用送昭远诗韵寄昭远昆仲
译文:
六经的学问如今已难以传承,又有谁能够去探寻那失落的脉络呢?你们家有着代代相传的学术师承,才不屑于去做那些只关注虫鱼之类细枝末节的注解工作。
你们几位公子出身名门,就如同韦氏家族中汇聚的五颗明亮星辰,光彩夺目。你们的胸怀宽广,如同能容纳万顷波涛的大海,个个都有像东汉黄叔度那样的器量和风度。
如今的世人喜欢追求繁华热闹、虚浮的事物,在这世俗的道路上争先恐后地奔走追逐功名利禄。他们只贪图那片刻的快乐,可转眼间就会陷入失去依靠的困境。
我生在这浅薄的世俗之中,所幸早早地就认清了人生的正道。就像你父亲那样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折桂),这份荣耀多年都不曾消散。
我就像冉有一样,不会推辞为您效劳的责任;也能像樊迟那样,具备一定的能力。在荆渚一带,我从容地追随您,您走一步我就跟一步。
刚开始,我从您的言语教诲中入手,就像用筌和蹄去捕捉鱼和兔一样,努力从表面去领会学问。到最后,我终于能在道义中前行,如同伯乐驾驭千里马一样,在学问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有时候我们会彻夜长谈,静下心来,平息那些浮躁的思虑。那种内心的明白和感悟难以用言语表达,却又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处。
分别以来才过了多久啊,我的内心就像被云雾遮蔽的月亮,失去了往日的清明。
好在你们几位公子住得不算远,希望能给我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感悟。可我却被尘世的琐事纠缠,只能徒劳地吟诵着离别的诗篇。
我遥想着你们在玉华游玩的情景,那画面就像春天的梦,如同飞扬的柳絮,缥缈而美好。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渊
陈渊(?~一一四五),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宋元学案》卷三八),学者称默堂先生,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瓘从孙。早年师事杨时,时以女妻之。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恩为吉州永丰簿。高宗建炎中摄永新令(本集卷一九《上都督张丞相书》)。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充枢密院计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宋史》本传作五年,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事出监潭州南岳庙(本集卷一三《辞免举贤良状》)。李纲辟为江南西路制置司机宜文字。八年,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丞(同上书卷一二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八)。九年,除监察御史,迁右正言。十年,以忤秦桧,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五年卒。遗著由婿沈度编刻《默堂集》二十二卷(《默堂集序》)。《宋史》卷三七六及《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引《延平志》幷有传。 陈渊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影宋钞本《默堂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八《默堂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