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身犹逆旅,真吾所寄耳。 若人问真吾,本空何可拟。 立我物必随,我应为物使。 捐物更求我,是以物为已。 文章镜面尘,富贵路傍屣。 胡为认而有,展转迷不已。 此迷自何得,定以有我起。 达人齐万变,视彼犹视此。 𬯎然天地间,形稿心如水。 独有长存者,万刼不能死。 夷齐与盗跖,趣操定谁美。 是非傥难分,物我那相訿。 君怀经济心,题牓故云尔。 我乏异俗才,诗言亦其理。
立我轩
译文:
这首诗《立我轩》整体富有哲理思辨,以下是翻译:
我们这个肉身就如同是旅途中暂时歇脚的客栈,真正的自我只是暂时寄存在这肉身之中罢了。要是有人问起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么,它本就是空无的,又哪里能够去描述呢。
一旦确立了“自我”的概念,外物必然会随之而来,那么“我”反而会被外物所役使。如果抛开外物再去寻找“我”,这其实又是把外物当作了自己。
文章就像是镜子上的灰尘,富贵如同路边被人丢弃的鞋子。为什么要把这些认作是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呢,以至于在这其中辗转反侧,迷惑而不能自拔。
这种迷惑是从哪里来的呢,必定是因为有了“自我”的概念才产生的。通达的人能将世间的千变万化视为等同,看待那些和看待这些没有差别。
他们颓然自在地处于天地之间,身形看似枯槁但内心却平静得如同止水。只有那长存的东西,历经万劫也不会消亡。
伯夷、叔齐那样的贤德之士和盗跖那样的恶人,他们的志趣操行到底谁才是美好的呢。如果是非都难以分辨清楚,那么外物和自我又哪里还能互相指责呢。
你心怀经世济民的志向,所以给轩取名“立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我缺乏不同于世俗的才能,写下这些诗句也只是陈述其中的道理而已。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渊
陈渊(?~一一四五),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宋元学案》卷三八),学者称默堂先生,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瓘从孙。早年师事杨时,时以女妻之。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恩为吉州永丰簿。高宗建炎中摄永新令(本集卷一九《上都督张丞相书》)。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充枢密院计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宋史》本传作五年,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事出监潭州南岳庙(本集卷一三《辞免举贤良状》)。李纲辟为江南西路制置司机宜文字。八年,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丞(同上书卷一二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八)。九年,除监察御史,迁右正言。十年,以忤秦桧,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五年卒。遗著由婿沈度编刻《默堂集》二十二卷(《默堂集序》)。《宋史》卷三七六及《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引《延平志》幷有传。 陈渊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影宋钞本《默堂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八《默堂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