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公集解大玄

京城半年围,道路三月病。 轻舟过江来,所向复未定。 客房夜凉冷,气体亦粗胜。 月穿窗罅白,风入桐叶劲。 挑灯读太玄,爱此顷刻静。 物数极三甲,此理本天命。 首赞则分行,故未及世应。 古历汉则亡,易实更三圣。 哀哉杨子云,上与数子竞。 虽云耗心力,固自有捷径。 后来司马公,独敛众说盛。 锱铢判讹谬,一宗蒙是正。 读玄则知易,此实公所证。 如何少年子,便欲献讥评。 我老未知学,读此知不称。 掩卷坐搔首,一洗肝肺净。 明朝寻故人,此语殊未竟。

译文:

京城被围困了半年之久,我在道路上奔波染病也已三月。 我乘坐着小船渡江而来,未来要前往的地方还没有确定。 客居的房间在夜里透着丝丝凉意,我的身体状况也略微好了一些。 月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下,一片洁白,风猛烈地吹过,桐叶沙沙作响。 我挑亮灯火阅读扬雄的《太玄》,喜爱这片刻的宁静时光。 世间万物的气数历经三甲就到了极限,这其中的道理本就是上天注定。 《太玄》的首赞是分行排列的,所以还未涉及世间的感应之理。 古代的历法到了汉代就已经失传,《易经》实际上经过了三位圣人的创作。 可悲啊,扬雄这位才子,竟然要与前面那几位圣人一争高下。 虽说他为此耗费了大量的心力,但其实也自有他的捷径所在。 后来的司马光先生,独自汇聚了众多解说《太玄》的精华。 他仔细分辨其中的错误,让《太玄》的宗旨得到了正确的阐释。 读了《太玄》就能更好地理解《易经》,这实际上是司马光先生所验证过的道理。 可为什么那些年少轻狂的人,就轻易地对《太玄》进行讥讽批评呢? 我年纪大了,还没有真正学有所成,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学识不够。 我合上书本,坐着挠头思考,感觉内心像被清洗过一样纯净。 等到明天,我要去寻访老朋友,关于这本书的感悟我还没有说完呢。
关于作者
宋代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