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秦碑

秦人跨九州,欲以传万世。 立石名山傍,往往章得意。 至今见遗刻,字体甚雄异。 壮哉苍藓文,未改回屈势。 风雨所侵蚀,中有千丈气。 严如虬龙蟠,深若铁石利。 余威到山鬼,谨守敢失坠。 汉魏能书人,亦岂可睥睨。 未能识藩篱,何止趁姿媚。 初无一日雅,但有三舍避。 文章又奇古,迁雄盖苗裔。 观其所称述,肯为尊者讳。 巧言未大失,末乃为俗累。 呜呼结绳前,此又谁与记。 君臣共无为,垂拱天下治。 春秋纪日月,大易垂彖繋。 嬴氏厌休息,动以衡石计。 斯翁变古文,程邈分篆隶。 自此更滋蔓,日以趋简易。 驰驱千百年,漫有纸笔费。 谁能罢烦文,尽扫诸天外。 此书虽见存,或以少为贵。 持此槁木枝,我亦无甚愧。

译文:

秦朝人统一了九州大地,妄想把江山传承万世。 他们在名山旁边立下石碑,常常用来彰显自己的得意。 直到现在还能见到那些遗留下来的石刻,上面的字体十分雄浑奇异。 那长满苍藓的碑刻文字多么壮观,依然保留着曲折回旋的笔势。 尽管历经风雨的侵蚀,其中却蕴含着千丈的气势。 它严谨得如同虬龙盘曲,深沉得像铁石般锐利。 那残留的威严让山鬼都敬畏,小心守护不敢有丝毫闪失。 汉魏时期那些擅长书法的人,又怎么敢轻视它呢。 他们连这书法的门道都没摸到,只不过是追求姿态的妩媚罢了。 他们一开始就没有一点高雅的韵味,只能远远地避让。 这些碑上的文章又奇特古朴,像是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一脉相承。 看碑文中所记载的内容,哪里会为尊者隐讳过错。 虽说言辞巧妙但大体上没错,只是末尾还是受到了世俗的影响。 唉,在结绳记事之前的事情,又有谁来记载呢。 那时候君臣都无为而治,垂衣拱手就能使天下太平。 《春秋》记载日月的变化,《易经》留下卦象和系辞。 秦始皇嬴政却不喜欢休养生息,处理政务以衡石来计算文件的重量。 李斯改变了古老的文字,程邈又区分出了篆书和隶书。 从那以后文字的变化越来越多,日益趋向于简便容易。 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白白耗费了许多纸笔。 谁能废除这些繁琐的文字,把它们全部扫到天外去呢。 这些秦碑虽然还留存着,或许因为数量稀少而显得珍贵。 我拿着这如枯木般质朴的文章,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关于作者
宋代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