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十六首 其五六

利刀自断命根,不要依草附木。 若有一法与人,永入拔舌地狱。

译文:

这首诗有一种参禅悟道的意味,下面是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要用像锋利刀刃一样决绝的态度,果断斩断自己对世间虚妄的执着,也就是所谓的“命根”,千万不要像寄生植物一样依附在其他草木上,依赖外在的东西而失去自我的觉悟。 如果觉得自己还有某种佛法或者道理可以传授给别人,抱着这种有所保留、有所施与的心态,那么就会永远堕入拔舌地狱遭受痛苦的惩罚。 这里其实是强调修行要靠自我觉醒,不能依赖外物和他人,也不要有自恃能度人的傲慢心态。
关于作者
宋代释士珪

释士珪(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十三岁求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珪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