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粲襄陵翁,大岳九世孙。 文章老益奇,于道见本原。 我生植艰虞,惨澹风霾昏。 挽翁共出力,一廓扶桑暾。 芬馥蓺兰芷,神奸伐蛟鼋。 此志竟萧条,相顾声为吞。 远游负深衅,行偏西南坤。 忆昨遇江上,携手庐山樊。 林间接软语,穷尽兴衰根。 三年隔瘴海,岂谓我尚存。 何尝知枣梨,颇亦闻风旛。 读翁三友篇,雅契久弥敦。 江南盗云扰,崛起巢与温。 翁今渺安在,犹滞修水源。 我病寄闽岭,栖息僧家园。 百念悉灰冷,窥见易象浑。 区区不自量,信笔笺微言。 逝将从翁游,淬砺删其繁。 三圣邈已远,万古同所尊。 何当进此道,对坐虚明轩。
周元仲来自湖外传示崧老赠东林珪三友篇读之慨然因次其韵
译文:
这是一首和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古诗词。下面是将其大致翻译成现代汉语:
光彩照人的襄陵翁啊,是大岳(可能指某个名门)的九世孙。
他的文章越到老年越发奇特,在大道之中能洞察本原。
我这一生生长于艰难忧患里,世道昏暗如惨雾愁云。
本想拉着襄陵翁一起出力,去驱散阴霾迎来扶桑的朝阳。
我们要像种植芬芳的兰芷,讨伐那神鬼奸邪就像斩杀蛟龙巨鼋。
可这志向最终还是落空了,我们彼此相望,欲言又止。
我因远行背负了深重的罪责,足迹踏遍了西南大地。
回忆起往昔在江上相遇,我们携手来到庐山的边缘。
在山林间轻声交谈,把兴衰的根源都探讨得透彻。
三年间我远隔瘴气弥漫的大海,没想到我还能存活至今。
我哪还在意那些俗事啊,也多少听闻了一些禅意。
读了襄陵翁的《三友篇》,我们高雅的情谊历经岁月更加深厚。
江南如今盗贼纷扰,像当年的孙恩、卢循(巢与温可能指代类似的盗贼)一般崛起。
襄陵翁如今在哪里呢?还滞留在修水的源头。
我因病寄居在闽岭,在僧人的园子里栖息。
各种念头都已心如死灰,却领悟到了《易经》的浑融之象。
我不自量力,信笔写下对精微之言的注解。
我打算去追随襄陵翁一同游历,像磨砺刀剑一样删去文章里的繁杂。
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已经远去很久,但他们的学问万古都受人尊崇。
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精进这大道,相对坐在那明亮的轩室之中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