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僧长吉诗

生民类能言,兹文特渊邈。 精韫在希微,幽通资写托。 状物无遁形,舒情有至乐。 自非妙解机,谁抽神奥籥。 大士栖绿岩,门前即台岳。 翠屏何峨峨,千仞拂寥廓。 芝术被诸峰,烟霞兴众壑。 中安仁智居,旁研华竺学。 观法识非空,了心无少著。 人境既相于,神明信超若。 作诗三百篇,平淡犹古乐。 于言虽未忘,在理已能觉。 天质自然美,亦如和氏璞。 贮之古锦囊,访我杼山郭。 杼山空崔嵬,然公久寂寞。 中间三百年,寂寞无人作。 何意正始音,绪余在清角。 山旁夏欲休,林英春稍落。 吟登苍卞余,归梦华顶数。 驾言整巾瓶,仍前侣猿鹤。 谁言云无心,还依故山泊。 顾予禽鹿姿,缪此縻人爵。 居常眩韶音,几骇顿金络。 比将亲椒兰,端欲甘藜藿。 缅怀净名庵,终寻香火约。

译文:

世间的人大多都能说话表达,但僧长吉的诗文却格外精深幽远。 他的精妙思想蕴含在细微玄妙之处,凭借文字来寄托幽微的情感与思绪。 他描绘事物能把其形态毫无遗漏地展现出来,抒发情感时也能让人感受到极致的快乐。 如果不是对诗文之妙有着深刻理解的人,谁能揭开其中神妙深奥的奥秘呢? 这位高僧居住在翠绿的山岩之中,他的门前就是雄伟的山岳。 那如翠色屏风般的山峰多么巍峨,高耸千仞直插云霄。 灵芝和白术生长在各个山峰上,烟雾云霞从众多沟壑中升腾而起。 他在这山水间安然居住,同时还深入钻研中华和天竺的学问。 通过观悟佛法明白万物并非空无,了悟本心而没有丝毫执着。 他与这人间境界相融相洽,精神和智慧确实超凡脱俗。 他创作了三百篇诗歌,风格平淡就如同古代的雅乐。 虽然还没有完全忘却言语表达,但在道理的领悟上已然透彻。 他的诗就像天然的美玉,有着自然之美,如同和氏璧那样珍贵。 他把诗稿放在古老的锦囊之中,前来杼山拜访我。 杼山虽然依旧高耸,但皎然大师早已逝去,此地长久地陷入了寂寞。 从皎然大师之后的三百年间,这里都没有杰出的诗作问世。 没想到正始年间那种高雅纯正的诗风,能在僧长吉的诗中得到延续。 此时山间夏日即将结束,林间春花也已渐渐飘落。 他吟诵着诗登上苍卞山,梦中也多次回到华顶峰。 他整理好头巾和水瓶,打算回到山中与猿猴、仙鹤为伴。 谁说白云是无心飘荡的呢,它最终还是会依傍着故乡的山峦停留。 看看我这如禽鹿般自由天性的人,却错误地接受了世俗的官爵束缚。 我平常被世俗的华丽声音所迷惑,几乎就像受惊的马戴上了金络头。 如今我想要亲近像僧长吉这样高洁的人,也愿意过着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 我深深怀念着那清净的净名庵,最终还是要去实现与佛结缘的约定。
关于作者
宋代胡宿

胡宿(九九五~一○六七),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