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道人施绣观音

菩萨变化如虚空,云何得此虚空相。 我观无碍大慈悲,无刹不现如水月。 八万四千母陁臂,能援世间一切众。 八万四千清净眼,能照五浊诸有情。 是故神通不思议,而欲妄以色相求。 譬如狂人逐四方,四方无尽力无竭。 况以丹青绘缯彩,更复刺绣为仪形。 丝毫缣素相假合,妙技巧借金十奴。 若人捐弃钋与丝,亦无五色可资藉。 瞑目黙相不可得,毕竟无有是菩萨。 吾愿世人舍色相,当时未有钋丝时。 蓬莱观妙本无心,以粗即妙作是念。 松林无心受此施,以施居士作礼言。 我当还亦以此施,此施有尽法无穷。 普愿世间诸佛子,凡瞻此相悉欢喜。 若见菩萨非菩萨,即知是我非是妄。 妄见除灭无复然,吾与佛子等无二。

译文:

菩萨的变化就如同那虚空一般,无边无际、不可捉摸,又怎么能够得到虚空的具体形象呢? 我所看到的是具有无碍的大慈悲心的菩萨,在任何一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菩萨都能显现其身影,就如同水中的月亮,处处皆可映照。 菩萨有着八万四千条手臂,如同母陁臂一般,能够拯救世间的一切众生。还有八万四千只清净的眼睛,能够照亮处于五浊恶世中的所有有情众生。 正因为菩萨的神通是不可思议的,可有人却妄图凭借外在的色相去寻求菩萨的真容。这就好比一个狂人追逐四方,四方是无穷无尽的,他追逐的力气也耗尽了,却永远没有尽头。 更何况用丹青颜料在丝绸上绘画,又进一步用刺绣来呈现菩萨的形象。这些不过是用一点点的丝绸,凭借巧妙的技艺组合而成,就像依靠金十奴那样的能工巧匠的高超手法。 如果人们抛弃了丝线和麻缕,也就没有了五彩的颜色可以用来凭借。闭上眼睛默默地去想象菩萨的样子,却根本得不到确切的形象,说到底,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形象的菩萨。 我希望世间的人能够舍弃对菩萨色相的执着,回到还没有丝线和颜料的时候去思考。蓬莱观里参透妙理本就不应该执着于外物,要把看似粗陋的事物当作蕴含妙理的存在去看待。 松林道人无心接受这样的施舍,却还是对着施舍的居士行礼说道: 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布施,虽然这种具体的施舍行为是有尽头的,但佛法却是无穷无尽的。 我普遍地祝愿世间所有信奉佛法的人,凡是瞻仰到这菩萨绣像的都能心生欢喜。 如果看到所谓的菩萨形象,却明白这并非真正的菩萨,那就知道我所说的并非虚妄之言。 当虚妄的见解被消除,不再有错误的认知,那么我和所有信奉佛法的人就没有区别了。
关于作者
宋代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