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笋

庾郎鲑菜不满腹,三岁杯盘入吴俗。 江头四月乌贼来,经日杨梅雨中熟。 是时苦竹方生儿,锦绷时露骈头玉。 杭人吓饭正要虎,日以千金换盈束。 人莫不食鲜知味,妙理听君论反复。 舌头谁识苦中甜,今乃苦口后为福。 蔗中佳境甘似饴,厚味可人终腊毒。 江南山多岂无此,苦甚何止秋荼酷。 天公时为饷馋人,雨洗风吹满山谷。 从今不敢料吴侬,但煮虾蟆当粱肉。

译文:

庾信当年吃的鲑菜难以填饱肚子,来到江南三年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的饮食风俗。 到了四月,江头的乌贼纷纷涌来,在连绵的雨中,杨梅也渐渐成熟了。 这个时候,苦竹正长出新笋,那鲜嫩的竹笋裹着如锦缎般的笋壳,时不时露出并排的洁白笋尖,就像美玉一样。 杭州人吃饭就喜欢这像“老虎”一样的苦笋,每天愿意花大价钱去买上一大捆。 人们都吃笋,却很少有人真正懂得其中的滋味,且听我反复来给大家讲讲这其中的妙理。 有谁能从舌头品尝出苦中的甘甜呢?实际上吃苦笋是先苦而后能得福。 甘蔗味道甜美如饴糖,是极佳的美味,但过于浓厚的滋味最终会像毒药一样对身体有害。 江南的山那么多,难道会缺少苦笋吗?有些地方的苦笋,苦味比秋天的苦菜还要浓烈。 老天爷时常照顾那些馋嘴的人,经过风吹雨打,苦笋长满了山谷。 从今以后,我不敢再猜测吴地人的口味了,说不定他们把煮虾蟆也当成美味的粱肉呢。
关于作者
宋代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