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三窟遭荡焚,十年遗种无礽云。 管城已老既谢事,柔毛遂出收微勋。 骚人手握奴隶管,人间自此无莸薫。 徐生晚出颇自喜,妙伎天与人皆闻。 羝羊退舍栗尾避,族非东郭不肯论。 往岁江南说诸葛,至今有口皆能言。 眼前厚利聊取足,身后典刑宁复存。 骍牲自是犁牛出,忠臣岂但孝子门。 古来取士贵阀阅,未必元成俱有孙。
试湖阴徐道久笔
译文:
这首诗整体围绕毛笔相关之事展开,以下是逐句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在山中,原本毛笔制作材料(可能是某种动物,这里用“三窟”暗示兔子之类)的栖息之地遭受焚烧破坏,过去十年间,它们的后代已经极为稀少,几乎难觅踪迹了。
毛笔(管城,毛笔的别称)用久了就像人衰老一样,不能再好好发挥作用而“退休”了,于是新的毛笔(柔毛,可能指用柔软毛发制作的新毛笔)登场,开始建立它的“小功劳”。
擅长诗文的人握着新毛笔,旧的毛笔就如同成了被使唤的奴隶一般。从此世间再也难分清好坏优劣(“莸薫”,莸是臭草,薫是香草,这里比喻好坏)。
徐道久这个人很晚才崭露头角,他对此颇为自得。他制作毛笔的高超技艺,天上的神明和人间的众人都有所听闻。
那些普通的毛笔(羝羊、栗尾,可能是不同类型毛笔的代称)在他制作的毛笔面前都要退让回避。他只认准用东郭(可能指特定品种或产地的材料)的材料,其他的根本看不上。
往年江南曾说起诸葛氏制作毛笔的技艺,到现在人们还都能津津乐道。
现在很多人只图眼前的丰厚利益,能满足当下就好,哪里还管身后的典范规矩是否还存在。
红色的祭祀用牲畜本来也是从普通耕牛中产生的,忠臣又怎么只能出自孝子之家呢。
自古以来选拔人才看重门第出身,可不一定像汉代韦贤、韦玄成父子那样(父子都很有成就),名门之后都能有所作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