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用太守和具茨诗张元明两用其韵见邀同赋

汉阳胡骑嘶秦川,六龙御日升中天。 翠銮亲巡耀宝鞭,神武自作诸将先。 子阳盗据众万千,井中蛙腹不受鋋。 虎头谁敢当文渊,一洗万古空英躔。 风威巳落诸蕃传,上兵伐谋军贵全。 固应玉陛当周旋,朱幡犹此阅望弦。 安危以身谁肯前,愿扶国步整播迁。 劲兵出塞鏖祁连,长缨曳首来翩联。 尽驱酋长朝甘泉,未惭骠骑羞戈船。 先声旋下齐与燕,称觞拜舞呼万年。 黄童佩犊无征廛,农桑万里通人烟。 蓬头舞剑空腰纒,要分颇牧来藩宣。 古来千里制一贤,长城未必能防边。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颇具政治军事意味的古风,以下是较为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 当年,汉阳一带胡人骑兵在秦川大地嘶鸣肆虐,局势危急,而大宋天子如同六龙驾车载着太阳,高高升起在天空正中,象征着大宋王朝的光明与希望。 皇帝亲自巡视,手中宝鞭闪耀,展现出无比的威严。他神勇英武,亲自冲在诸位将领的前面,鼓舞着士气。 就像当年公孙述(子阳)那样的叛逆者,拥兵上万,妄图割据一方。他们如同井中之蛙,内心狭隘,不把朝廷的力量放在眼里,抗拒朝廷的征讨。 但谁能抵挡像马援(文渊)那样英勇的将领呢?有这样的将领,定能一洗万古的阴霾,让那些叛逆者的恶行在历史的星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宋军队的威风已经在周边各少数民族中传开,真正高明的用兵之道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军队作战以保全实力为贵。 本来这些将领应该在朝廷的玉阶前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但如今他们还手持朱幡,在这里巡视边防,守卫着国家的安宁。 在国家安危的关键时刻,有谁愿意挺身而出呢?这些将领们愿意肩负起国家的重任,扶起动荡的国势,整顿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局面。 强劲的军队出塞,在祁连山上与敌人激烈鏖战,他们用长缨捆绑着敌人的首领,一个接一个地凯旋而归。 将领们把那些酋长全部驱赶到甘泉宫朝拜天子,他们的功绩不逊色于当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让那些以水战著称的戈船将军也感到羞愧。 军队的先声已经迅速震慑了齐地和燕地,胜利指日可待。到那时,人们举杯庆祝,叩拜起舞,高呼天子万岁。 天下太平,孩子们腰间挂着小牛犊玩耍,不再有征收赋税的烦恼,万里大地农桑兴旺,处处都有烟火人家。 那些曾经只知舞剑弄棒的人,也不再只图个人的荣耀,而是希望能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名将一样,为国家的边防贡献力量。 自古以来,治理一方只需一位贤才就足够了,坚固的长城未必就能真正防止边境的祸患,关键还是要有像这些将领一样的贤才来保家卫国。
关于作者
宋代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