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石寺问名寺之因缘老僧指门旁石如覆钟状赋诗一首邀何袭明登仕同赋

月斧琢朣胧,团栾覆石钟。 连络青云根,点注碧藓封。 补天记女娲,移山诧愚公。 当年偶遗漏,堕此草莽中。 奇礓久沦蛰,化出金仙宫。 老僧惯见之,笑视瓦砾同。 砺角戏乌犍,迸火敲青童。 摩挲问亡恙,千岁今一逢。 堂堂张茂先,扣以蜀井桐。 噌吰振林莽,叱吸万窍风。 澒洞众壑满,吼彻九地通。 狂奔窜幽魅,惊怒拔老龙。 丰山霜露零,彭蠡波浪舂。 一鸣固有待,寸筳那得攻。 水曹笔五色,东序罗笙镛。 辟易四坐倾,蹴蹋万马空。 伟兹抱奇音,伴我窥灵踪。 赋诗乃不如,露草号秋虫。

译文:

### 前半部分:石钟的来历与现状 月亮般神奇的斧头雕琢出这朦胧的石钟,它圆滚滚地倒扣在那里。它的根基与青云相连,上面还点缀着被碧绿苔藓封住的地方。 让人想起女娲补天的故事,也让人惊叹愚公移山的壮举。当年这石钟或许是偶然被遗漏了,才坠落到这荒草野地之中。 这奇特的石头长久地埋没蛰伏,后来这里竟化生出了一座供奉金仙的寺庙。寺庙里的老僧早已见惯了它,把它看作和瓦砾一样平常。 有时候,牛犊会用角去蹭它嬉戏,调皮的童子会敲它迸出火花。我摩挲着它询问它是否安好,千年之后今日才得以相逢。 ### 中间部分:想象石钟发声的威力 就像当年张茂先用蜀地桐木去敲击的那口神奇的钟一样,如果敲击这石钟,它定会发出噌吰的声响震动山林。那声音如同狂风呼啸,吹遍万处洞穴。 声音弥漫,填满了众多的沟壑,吼声彻响,直达地底深处。那些幽暗的鬼魅会吓得四处逃窜,沉睡的老龙也会被惊怒得拔地而起。 就像丰山在霜露降临之时、彭蠡湖在波浪冲击之际一样,这石钟一鸣惊人本就是有待时机的,哪是用小小的草茎就能敲响它的呢。 ### 后半部分:感慨与友人的才华 我的友人何袭明(水曹)有五色生花之笔,他的诗作就像东序里排列的笙镛等乐器一样美妙。他的诗让四座之人都为之倾倒,仿佛万马奔腾之势都被他的才华所压制。 我赞叹这石钟怀抱奇异的声音,还陪伴着我来探寻这灵异的踪迹。可我赋诗却远远不如友人,就像秋虫在露草间哀号一般微不足道。
关于作者
宋代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