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三首 其一

山寒蔼瞑姿,枫老带涨痕。 兰摧桂亦折,往往归其根。 万籁各收声,一气中自存。 鼻斤无可斵,尻驾不复奔。 孤光照独夜,月落低金盆。

译文:

秋天的夜晚,山间透着阵阵寒意,暮霭沉沉,仿佛给山峦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那古老的枫树,树干上还留存着涨水时留下的痕迹,它在这秋寒中显得愈发沧桑。 兰花已经凋零,桂树也折断了花枝,世间的花草树木纷纷走向衰败,最终都要回归到它们生命的根源,就像落叶总要归根一样。 此时,周围各种声响都渐渐消失了,一切归于寂静。但在这看似死寂的世界里,有一种无形的“气”在默默存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和生机。 就像那位技艺高超的工匠,手中的斧子已经没有可以砍削的东西了;也如同仙人以尻骨驾车遨游的奇妙景象,如今也不再出现,一切都变得平淡而安静。 孤独的月光洒在这寂静的夜晚,照亮了我独自度过的时光。不知不觉中,月亮渐渐西沉,就像一个金色的盆子慢慢低垂到了天边。
关于作者
宋代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