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赞

太山秋毫两微尘,巨细本无不二门。 四方八面开户牖,是中元有不动尊。 如大圆镜万象入,如大海水百谷奔。 维摩倒用那罗印,用证初心岂或沦。

译文:

这首诗蕴含着浓厚的佛教哲理,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泰山和秋毫,在这宏大的宇宙之中,都不过像微小的尘埃一样。世间事物无论大小,本质上其实并没有截然不同的分别。 这圆通之境,就如同在房屋的四方八面都打开了门窗,处处通透。在这看似纷繁变化的现象之中,其实存在着那永恒不动的尊贵本体。 它就像一面巨大而圆满的镜子,世间万象都能毫无遗漏地映照其中;又如同浩瀚的大海,接纳着百川百谷的奔腾汇聚。 就像维摩诘运用不可思议的神通,倒用那罗延力的印诀。以此来印证我们最初的纯净本心,这颗心又怎会沉沦迷失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