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久寂寞,谁应擅雕龙。 万事问伯始,今复得此公。 涛澜翻笔舌,锦绣蟠心胸。 平时吐佳句,逸气如长虹。 制策收俊异,行当推选锋。 元龙湖海士,江夏无双童。 词彩俱秀出,春葩发青红。 铿锵排律吕,纯音玉琤琮。 草木吾臭味,坐隔神螺峰。 遥闻玉荆产,长松想清风。 安得奋余勇,提戈噪其中。 且愿试音响,径须撞巨钟。
寄胡邦衡兼简陈佥判黄书记
译文:
文学的繁荣景象已经沉寂很久了,如今有谁能够称得上是擅长文章创作的高手呢?过去很多事情都要向胡广(伯始)那样的贤才请教,如今又有了胡邦衡这样的人物。
胡邦衡言辞如波涛翻涌,笔下的文章气势磅礴;他胸藏锦绣,有着非凡的才学。平日里他随口就能吐出绝妙的诗句,洒脱的气质犹如天边的长虹一般耀眼。
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参加制策考试,被选拔为优秀人才,接下来必然会被推选为先锋,担当大任。他就像陈元龙那样有湖海豪气的人物,又如同黄香一样是江夏地区独一无二的杰出少年。
他和陈佥判、黄书记的文采都十分出众,就像春天绽放的花朵,色彩鲜艳。他们的诗文韵律和谐,就像优美的音乐一样铿锵悦耳,又如同美玉碰撞发出的纯净声音。
我和他们志趣相投,可惜却被神螺峰隔开,不能相见。我远远地听说他们在玉荆之地成长,就好像能看到那里挺拔的松树,感受到那如同清风般的高雅气质。
我多么希望能鼓足勇气,拿起武器投身到他们的事业中去,与他们并肩作战。我也希望能试着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像敲响巨大的钟一样,引起共鸣。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