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白沙

朝发螺浦湄,暮宿白沙口。 初为夜行计,有物应掣肘。 山云四面起,风涛半江吼。 落帆危石矶,就枕不敢久。 林深鸣鹤鹊,村远闻鸡狗。 梦觉知月明,破篷见牛斗。 起视天色清,解缆欲放溜。 浪头聒天响,掀簸入我牖。 蒲帆未及张,篙师复回首。 渡头有古祠,壁画杂怪丑。 舟人相与言,劝我酬神酒。 出处本细事,阴晴亦常有。 我固不问天,岂问土木偶。

译文:

早晨,我从螺浦岸边出发,傍晚,便停泊在了白沙口。一开始打算趁着夜色行船,可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阻挠我。 四周山间涌起了层层云雾,江面上狂风掀起半江波涛,发出怒吼般的声响。我赶紧降下船帆,停靠在危险的石矶旁,躺到枕头上也不敢多做停留。 树林深处传来鹤和鹊的鸣叫声,远处的村庄里也能听到鸡犬之声。在睡梦中醒来,发觉月光明亮,透过破旧的船篷,能看到天空中的牛宿和斗宿。 起身一看,天色清朗,我解开船缆,准备让船顺着水流前行。可那浪头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还不停地掀动摇晃,江水甚至冲进了我的窗户。 蒲草做的船帆还没来得及张开,撑船的师傅就又掉转船头。 渡口有一座古老的祠堂,里面的壁画又杂乱又怪异丑陋。船夫们互相说着话,劝我用酒去酬谢神灵。 出行或停留本来就是小事,天气有阴有晴也是常有的。我本来就不向老天问吉凶,又怎么会去问那些用泥土和木头塑成的神像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庭珪

王庭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