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居鸬鹚山中一首呈方允迪道踪昆仲

长松舞高寒,落涧泻清泚。 笙簧响天上,金石鸣地底。 云容何润泽,下有隐君子。 乐此山水音,清若变流徴。 怪我从何来,尘土两目眯。 寇戎在江浒,荐食心未已。 赤嚢走边报,朝暮异忧喜。 安知隐人乐,胜绝有如此。 古来成败事,不入山中耳。 愿言晚相收,置我岩壑里。 酌泉得醒心,茹术可不死。 况有载酒人,半道同栗里。

译文:

高大的松树在高寒中舞动着枝叶,山上的溪水落入山涧,流淌出清澈的水波。 那松涛声仿佛是从天上飘来的笙簧之音,涧水的声响又好似金石之音在地下鸣响。 天空中云朵的模样是那么润泽,山下居住着隐居的贤士。 他们喜爱这山水间的自然声响,那清音仿佛能让乐音都为之改变。 隐居的人见到我感到奇怪,问我从哪里来,说我两眼被尘世的尘土蒙蔽。 如今敌寇就在江边,他们贪婪地不断侵扰,野心还没有满足。 插着红鸡毛的紧急边报不停地传来,朝廷里早晚都因这些消息而时而忧愁时而欢喜。 他们哪里知道隐居之人的快乐,竟能如此美妙至极。 自古以来的成败之事,都传不进这深山之中。 我希望晚年能被接纳,让我也置身于这岩谷之中。 饮着山间的泉水能让人心神清醒,吃着术草或许还能延年益寿。 况且还有像陶渊明在栗里遇到的那样带着酒来探访的友人,能在半路上与我一同相聚。
关于作者
宋代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