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兄以银壶作粥糜颇极其妙舟居夜饥顷刻可办戏作此诗

少年爱酒不废沽,滑稽鸱夷每随车。 春禽似是知我意,日日劝我提葫芦。 侵寻老境筋力异,宿昔百嗜今一无。 羁穷未免走四方,是口时赖薄粥糊。 怜君巧作此瓢壶,善为口计真不疏。 上盖下丰腹胍𦘴,空洞可置升米余。 釜汤外沸如隔膜,气塞不作声卢胡。 须臾已复成淖糜,匀滑不减倾醍醐。 篷窗夜饥急星火,咄嗟而办功可书。 山僧歙钵未足诧,考父古鼎非时须。 我闻壶中有高隐,日月或类蓬莱居。 神仙有无事恍惚,山泽形貌常多臞。 不如一饱睡清熟,个中便是真华胥。

译文:

### 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喜爱喝酒,从不耽误买酒,就像那能容纳大量酒的滑稽鸱夷一样,它常常跟随着我的车。春天的鸟儿似乎懂得我的心意,天天都在劝我提着酒葫芦去喝酒。 可随着年岁渐长进入老年,身体的筋力大不如前,过去的那些嗜好如今一样都没了。在漂泊穷困的生活中,我不得不四处奔走,这张嘴常常只能靠稀薄的粥来糊口。 真怜惜你巧妙地制作出这个瓢壶,你真是善于为满足口腹之欲考虑,一点儿也不疏忽。这壶上窄下宽,腹部纹理细密,里面空空的能装下一升多的米。把它放在锅里,外面的水沸腾,就好像和里面隔着一层膜,蒸汽被堵住,不会发出大声响。 不一会儿,米就煮成了浓稠的粥,那均匀滑润的口感,一点儿也不比倾倒出的醍醐差。在船篷窗边的夜里,我饿得心急如焚,这壶转眼间就能把粥煮好,这功劳值得书写。 山僧用钵盂煮粥没什么值得惊讶的,考父用古鼎煮饭也不是随时都需要。我听说壶中住着高深的隐士,那里的日月或许就像蓬莱仙境一样。神仙到底有没有,这事儿虚无缥缈,隐居在山泽中的人外貌常常清瘦。 不如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这其中的感觉便是真正的华胥之境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