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飞弟归荆南

往在东堂时,唯汝年尚少。 木枪鬭群儿,竹弓射飞鸟。 今来跨鞍马,昂然丈夫表。 入门恍莫识,与语意方了。 脱汝来时装,夜阑酌清醥。 当歌喜未定,感旧色已悄。 念我三年官,自裹衣中𪎊。 东去尽勾吴,北行薄全赵。 汝亦上岷峨,大江穷浩渺。 一年两附书,皮筒到家少。 那知此相遇,干鹊果前兆。 我性本齐缓,汝资诚楚慓。 相逢各相规,一月语连晓。 忆汝初结髪,读书先尉缭。 谓须壮执殳,单于垒时挑。 岂期尚羁旅,但存双目瞭。 我恨缘诗穷,赁屋隘而湫。 尚容三尺床,使汝眠奥穾。 二升籴禄粟,丑婢羮荼蓼。 时时得鹑兔,傍灶亲燔燎。 才为十日欢,邻里厌烦扰。 朝来著戎服,数匝丝绦绕。 辞我出门去,归袖风矫矫。 还家对寒食,渚宫闻雉鷕。 想见阿颂君,把卷倚丛筿。 弟妹乘羊车,堂前走相嬲。 何当总见之,缓我归思杳。 汝归与俱来,繁台及秋杪。

译文:

想当年我们在东堂的时候,只有你年纪还小。你拿着木枪和一群小伙伴们玩耍打斗,拉着竹弓去射天上的飞鸟。 如今你骑着鞍马,气宇轩昂,已然是一副大丈夫的模样。你进门时我恍惚间几乎认不出你,和你交谈之后才完全确定是你。 你换下一路上风尘仆仆的行装,夜深人静时我们一起斟上美酒。听歌欢笑时喜悦还未消散,感怀往昔,神色却已悄然变得忧伤。 想想我这三年为官,自己包裹着衣服里那微薄的俸禄。向东到过勾吴的尽头,向北临近全赵之地。你也上了岷峨山,在浩渺的大江上漂泊。一年里你两次托人捎信,可真正送到家的却很少。 谁能料到这次我们能够相遇,原来那报喜的喜鹊果然是有预兆的。我的性格本就如同齐地人一样舒缓,你的资质则像楚人那样剽悍敏捷。相逢之后我们互相规劝,一个月来日夜交谈不停。 记得你刚成年时,读书最先读的是《尉缭子》。你说一定要在壮年时手持武器,到单于的营垒前挑战。哪能想到如今你还在四处漂泊,只是双眼依旧明亮。 我遗憾自己因为写诗而穷困潦倒,租的屋子又狭小又潮湿。但还能容下一张三尺宽的床,让你睡在那幽深的角落。我用微薄的俸禄买来二升米,让那笨拙的婢女煮着苦涩的菜羹。时不时能打到些鹌鹑、兔子,你还会在灶旁亲自烧烤。 才享受了十天的欢乐时光,就引得邻里厌烦和打扰。早晨你穿上戎装,腰间缠绕着好几圈丝绦。你向我告辞出门离去,归途中衣袖在风中潇洒飘动。 你回到家时正赶上寒食节,在渚宫能听到野鸡的叫声。我能想象到阿颂君,拿着书卷倚靠在丛生的竹子旁。弟弟妹妹们坐着羊车,在堂前相互嬉戏打闹。 什么时候我能把你们都见到,缓解我那悠远的思乡之情。你回去之后把他们都带来,我们在繁台相聚,就在秋末时分。
关于作者
宋代韩驹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纳兰青云